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關稅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曠日持久的滯脹

2025-05-01

差不多五年前的時候,我曾發出警告:只要供應鏈斷裂就可能出現滯脹。新冠疫情爆發後不久,由於通脹飆升加之全球需求復蘇乏力,滯脹的確暫時爆發,但同疫情一樣,這種經濟動蕩很快就消退了。如今,一種更令人擔憂的滯脹即將來臨,威脅着全球經濟和世界金融市場,有可能導致嚴重且持久的後果。

這兩種類型的滯脹存在一個重要區別,那就是造成傷害的性質。疫情期間,因需求顯著變化,供應鏈承受着壓力。比如,早期城市封控的時候,人們消費的商品變多,服務變少,而重啟經濟後則急劇逆轉。這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半導體短缺以及全球航運瓶頸,這些因素合計佔2021-22年美國通脹飆升的約60% 。大約兩年之後,供應鏈中斷的影響才開始消退,從而緩解了通脹壓力。

相比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美國優先”保護主義引發的全球供應鏈根本性重組,這種暫時中斷如今看來幾乎微不足道。美國實際上正在脫離全球貿易網絡,尤其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供應鏈,甚至可能脫離通過美墨加協議(它被視為貿易協定的“黃金標準”)將北美連接在一起的供應鏈。

這些舉措將逆轉供應鏈效率。學術研究表明,過去十年來,供應鏈效率每年至少導致美國通脹率下降0.5個百分點。這種逆轉的動力來自美國最近對其前貿易夥伴的蔑視,而且這種趨勢很可能會一直持續。新冠疫情造成的動蕩有明確的終點,但特朗普下台後,對美國的不信任仍將持續很長時間。這一次,沒有快速或者簡單的解決辦法。

美國的生產迴流並非一帆風順。特朗普指出,國內外企業宣布的巨額投資是美國製造業鳳凰涅槃的跡象。然而,生產平台不可能像樂高積木那樣拆開然後重新組裝。即使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這些項目也需要數年時間規劃和建設後,才能逐步投入使用。

但在當今極度不確定的政策環境下,針鋒相對的報復性關稅和制裁取決於特朗普的突發奇想,投資迴流很可能推遲,甚至完全取消。美國退出全球化之後,世界其他國家想要收拾殘局、建立新的供應鏈也絕非易事。

美國重建國內產能需要時間,同樣,其他國家重組貿易安排的行動也將耗時良久。鑒於全球價值鏈反映的是比較優勢的效率,這種生產、裝配和分銷平台的重新配置可能導致效率更加低下,從而推高全球成本和價格。

在當前滯脹原因中,還有一個更加可怕的部分:央行政治化。在這方面,美國再次領銜。特朗普堅稱他有權對美聯儲的政策行動發表意見,並多次公開表達他對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近期維持政策利率不變的不滿。

風險在於,特朗普可能進一步攻擊美聯儲的獨立性。這位總統最近宣稱,他可能會迫使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下台,並說“解僱他越快越好”。特朗普後來收回了這一威脅,但此舉與他擴大行政權力(看似違憲)的舉措相符。作為攫取權力的行動之一,他已經將目標瞄準了其他獨立機構,比如出於政治目的非法解僱了國家勞工關係委員會、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和聯邦貿易委員會的領導人。誰能保證反覆無常的特朗普不會出爾反爾,再次攻擊鮑威爾呢?

當前,通脹壓力正因新的供應鏈中斷不斷上升,而特朗普卻加大對美國貨幣政策的政治壓力。而且,眾所周知,特朗普希望美元貶值,這使當前形勢與20世紀70年代末的情況驚人地相似——當時疲軟的美元和脆弱的美聯儲加劇了美國首次滯脹的爆發。還記得當時愚蠢的美聯儲主席G·威廉·米勒嗎?這是我作為美聯儲官員的痛苦經歷,我寧願選擇忘了它。

滯脹的另一面,是美國和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在不斷上升。這又可以歸結於廣泛持久的不確定性越來越有可能衝擊美國和全球經濟,並導致企業和消費者決策癱瘓。特朗普將徵收所謂“對等”關稅的4月2日視為“解放日”,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種破壞行為,可能引發報復,觸發全球貿易周期中下滑時期的到來。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世界將難以避免地陷入衰退。

特朗普的計劃造成的後果可能與20世紀初的全球貿易戰一樣具有破壞性。這場貿易戰源於1930年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它同樣也是保護主義政策的失誤。美國目前的關稅甚至比當時更高(事實上是19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這讓我們更應當牢記1929年至1934年全球貿易萎縮65%的慘痛教訓。如今的世界如能逃過滯脹,將是不幸中的萬幸。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Stagflation for the Ages” , 2025年。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