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美國尋求供應鏈「去中國化」幾乎不可能實現

2023-03-08

近年來,美國日益強化中國作為“系統性競爭對手”的定位,“去中國化”是其戰略目標,“脫鉤”是其重要手段,而“科技脫鉤”是對華“脫鉤”的核心。同時,美國通過“盟友+規則”體系,強化“去中國化”的同盟體系。對華“轉鏈”、“斷鏈”,將“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調整為“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成為美國對外戰略尤其是對華戰略的首要選項。

另一方面,當下美國貿易政策體現出越來越濃的新重商主義,既想保護國內市場,又想為自己的優勢產業打開國際市場,既想主導構建維護其霸權利益的國際秩序,又想藉機打擊競爭對手。美國貿易政策中的自由主義不斷褪色,保護主義大行其道,貿易政策的進攻性和對抗性不斷增強。從借“國家安全”之名行保護主義之實,到以“供應鏈安全”“技術安全”為由構建排他性的新標準、新規則,美國貿易政策已經超越所謂“公平貿易”,越來越呈現出安全化趨向。甚至可以說,貿易安全化已經完全替代貿易自由化,成為美國貿易政策的核心內容,並服務於其整體國家安全戰略。

可以說,美國加速對華脫鉤、重振自身產業的戰略輪廓逐漸清晰。一方面,延續特朗普對華貿易政策的主基調和做法,甚至加大對華科技打擊力度,對華實施科技戰逐步上升為美國一項國家戰略。拜登政府通過《基礎設施投資法案》《芯片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等,試圖以立法手段“釜底抽薪”,倒逼產業迴流。另一方面,緩和與盟友和夥伴國家在特朗普時期的緊張經貿關係,建立新的針對中國的政策協調機制,如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TC),同時向盟友和夥伴國家推出“印太經濟框架(IPEF)”和“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APEP)”等,試圖在歐洲、亞洲、美洲三管齊下,通過“友岸外包”“友岸製造”組建供應鏈聯盟,加速供應鏈替代,並與盟友加強出口管制合作,試圖在全球高科技領域對中國建立“隔離牆”。

中國對美國具有相當程度的技術依賴性,而美國對中國也具有相當程度的市場依賴性,但這種相互依賴性正變得越來越脆弱。美國以“權力邏輯”取代“市場邏輯”,以制裁倒逼轉移,嚴重擾亂了全球產業鏈國際分工,破壞全球供應鏈穩定。目前,產業鏈供應鏈顯現出一些“去中國化”苗頭,在美國進口來源地中,中國進口份額從2018年的21.4%降至2021年的17.7%。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用美國自中國進口產品規模(包括香港地區)占亞洲14個低成本經濟體進口規模的比重衡量美國產業鏈“去中國化”程度,發現該指數從特朗普上台之初的66%下降至2021年底的55%,5年間下降了11個百分點,這說明美國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程度有所下降。值得關注的是,美國促進制造業迴流戰略可能面臨拐點。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及其他因素的持續影響,雖然美國國內製造業生產總值增長7.3%,但卻比之前更加依賴14個亞洲低成本國家或地區的製造生產。與此同時,該指數在2021年二季度降至50%低點後,由於亞太新興經濟體疫情反覆,導致產業鏈遭受打擊,部分出口訂單又反流至中國,中國對美國出口份額有所回升。(2022年,由於中國國內收緊疫情防控政策,部分出口訂單又轉向東南亞)。

事實證明,美國實施“供應鏈遏華”戰略並尋求供應鏈“去中國化”幾乎不可能實現。幾十年來,全球已經形成對中國產業鏈供應鏈高度依賴的產業分工格局,中國產業鏈供應鏈規模龐大,已成為120多個國家(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佔據重要地位。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佈報告顯示,2020年,在全球186個國家和地區中,33個國家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是中國,65個國家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地是中國。從工業製成品出口來看,中國工業製成品出口規模佔全球比重持續提升,2020年達到19.5%,明顯高於美國(5.0%)、德國(9.6%)和日本(4.5%)等製造業大國。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早已深度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並成為全球貿易網絡中心。根據UN Comtrade數據測算,2020年,中國貿易網絡中心度為98.55,居全球首位,遠高於居第二位的美國(88.41)和第三位德國(86.96)。與此同時,在中美貿易戰以及美國對華脫鉤的大背景下,近幾年中國與亞洲鄰國貿易聯繫還在進一步加深,這意味着中國全球貿易網絡與產業鏈供應鏈核心節點地位依舊突出,中國產業發展所形成的龐大需求將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持續注入強大動力。

產業鏈供應鏈博弈正在成為中美競爭博弈的主戰場,美國對華實施科技戰將呈現長期性、謀劃性和加劇性的發展趨勢。為此,中國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戰略準備。但同時,中國仍要堅持全球化下的開放與合作思維,通過擴大制度型開放,充分發揮中國製造業競爭力以及可以定義產品、技術、標準、規則的市場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