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沱生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中國與美國:合作?競爭?對抗?

2020-02-05
us.jpg

一、 兩國關係現狀

2017年底以來,特朗普政府接連發表一系列戰略報告,將中國視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指責中國對全球與地區秩序、對美國國家利益與價值觀形成全面挑戰。美國國會更是通過10多個涉華、涉台法案。美國對華政策發生了質的變化。

根據新的對華戰略,兩年來美國全面加強對中國的打壓行動,中國被迫採取反制措施,雙方競爭、摩擦迅速擴展到各個領域。到2019年,兩國政府間的主要對話和國際合作都已基本停滯,人員交流日益困難,雙方的信任度大幅下降,中美關係跌到建交40年來的低谷。

當前,最突出的是中美兩國的“貿易戰”、“科技戰”,它不僅給中美兩國帶來嚴重損害,而且給地區與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帶來嚴重衝擊與破壞。美國對華採取的主要打壓手段包括關稅戰、經濟制裁、限制投資,并力圖制訂把中國排斥在外的新規則,一些勢力還鼓吹與中國經貿、科技“脫鉤”。

這些錯誤做法在美國國內也日益遭到批評與反對。當然,對美國要求中的一些合理因素,中國願意通過對話和加強改革開放來解決。近一年多來,中國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改負面清單、實施新的外國投資法、持續降低關稅等。

經過艱巨、長期談判,中美終於就經貿摩擦達成了第一階段協議,並於美國時間1月15日在華盛頓正式簽署。這是雙方通過對話解決爭端的一個新起點,有利於緩和雙方經貿摩擦。當然,未來的路還很長,未來的談判也將更加困難。對此要有充分準備。

與經貿戰相比,科技戰的風險更大。目前,美國在科技領域對中國打壓的力度更大,針對所謂華為的“安全威脅”,美國不僅啟動“國家緊急狀態”,對中國高科技公司進行制裁,而且,要求所有盟國不與華為合作。中美科技有部分或大部脫鉤的嚴重風險。但美國也有很多人認為,美國與中國科技脫鉤只會加速中國科技創新(包括開放創新與自主創新)的發展,結果將與美國阻礙中國科技發展的願望背道而馳。

當前及未來,最大的風險還是在安全領域,在台海與南海。除雙方政策分歧加劇外,近兩年中美兩國軍機、軍艦在這兩個海域的相遇越來越多,軍事博弈日趨激烈。2018年夏季以來美軍艦穿越台海已常態化。美國國會的諸多涉台法案更是嚴重違反“一中原則”,包括違反美國的“一中政策”,其提出的與台灣舉行聯合軍演、軍艦港口互靠、恢復各層級官員接觸、對台軍售常態化等一旦付諸實施,將在台海掀起大風大浪。三年來,美軍在南海中國島礁附近開展的所謂“自由航行行動”的次數已超過奧巴馬政府八年的總數,其行為也越來越具挑釁性。此外,雙方都不斷在南海舉行大規模軍演,進一步加劇了中美在南海的緊張對峙。

然而也要看到,到目前為止,中美在台海、南海尚未發生危機事件,中美兩軍在博弈中也都強調加強風險與危機管控,兩國防長在幾次會面時還一致同意應努力使兩軍關係成為兩國關係的穩定器。但這遠不能讓人感到安心。長期以來,兩軍關係一直是中美關係中的最短板,現在卻成了穩定器,這只能表明兩國總體關係有了非常大的倒退。雙方都認識到在關係全面惡化的情況下,如果兩軍關係再失控,中美將可能出現衝突與戰爭的最壞前景。到目前為止這仍是雙方都不願看到的。

此外,雙方在安全領域的摩擦與風險還可拉出很長的清單,如雙方在網絡空間、外空領域不斷上升的競爭與摩擦,雙方在國際核軍控與裁軍上問題上日益擴大的分歧,雙方在發展智能武器方面的嚴重相互猜疑,等等。而雙方的安全合作近幾年大大下降,主要原因是美國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議、伊朗核協議,而反恐、核安全在美國政策的排序上也大大下降。在此形勢下,朝鮮半島無核化成為中美的唯一安全合作。

總之,當前中美關係已經嚴重惡化,雖然尚未走向衝突與對抗,但兩國“競合關係”的天平已嚴重失衡,防範、制衡成為兩國關係的主要方面,接觸與合作遭到嚴重削弱。過去中美摩擦主要發生在安全、人權等領域並時起時伏,但現在已向更多領域擴展並呈現出激化與長期化的趨勢。

二、 兩國關係競爭凸顯與惡化的主要原因

1、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較大變化。這是最根本的原因。美方對此感到極度焦慮,擔心被中方趕超,失去世界領導權。

2、在去全球化逆流出現的國際背景下,美國以單邊主義、“貿易戰”、“科技戰”的錯誤做法應對中美經貿與科技競爭。中美經貿關係這一長期以來兩國關係的“壓艙石”變成兩國的主要摩擦點和衝突導火索,大大加劇了雙方的競爭摩擦。

3、雙方的外交政策與內政都發生一些重要變化。中國加強在周邊的維權鬥爭,美國做出強烈反應。美國提出“美國優先”,大搞單邊主義,嚴重損害了雙方的國際合作。特別是雙方國內政治的變化使兩國之間的意識形態摩擦重新凸顯,雙方都在加強對對方的防範。

4、美國兩黨、行政與國會,美國精英包括曾長期支持中美髮展關係的工商界在把中國作為主要競爭對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雖然在競爭的性質、應如何開展對華競爭、應採取哪些政策措施方面並未成一致。

5、近年來,全球恐怖主義威脅有所下降,減少了中美雙方開展反恐合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民進黨2016年重新在台灣執政,台海形勢發生的逆轉大大加劇了中美的政治與安全摩擦。

總之,雙方競爭加劇、關係惡化的原因是非常深刻的,而且這些原因中的多數將長期存在,由此決定了中美關係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改善。

三、 兩國關係性質與定位

當前,中美競爭、摩擦明顯上升,而且競爭範圍廣闊,不僅涉及地位、權利之爭,而且涉及制度、規則與利益之爭。隨着競爭的加劇,衝突與對抗的風險也不斷上升。但中美競爭與冷戰期時期的美蘇競爭仍有很大不同,認為中美關係已經陷入全面對抗與新冷戰的看法是不正確的。

在冷戰時期,美蘇是敵人,雙方競爭是兩個陣營、兩個軍事集團之間的競爭,雙方爭奪勢力範圍,在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和軍備上進行全球競爭,雙方的市場更完全隔絕。雖然美蘇沒有發生大戰,但代理人戰爭不斷,雙方維持的是在確保相互摧毀基礎上的恐怖的和平。除了避免全面戰爭與核大戰,美蘇無任何共同利益。

而在當前的中美競爭中,雙方不是敵人,也不存在兩個陣營與軍事集團的對抗。雙方的經濟、科技競爭是同一國際體系內的競爭,兩國經濟、科技發展相互依存度很高。雙方的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競爭雖在上升,但尚未佔據主導地位。中國的政策是結伴不結盟,中國無意向全球推行中國的制度與意識形態,無意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更無意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

更重要的是,中美兩國之間存在許多重大共同利益。除經貿科技合作的共同利益外,面對日益上升的非傳統安全挑戰(包括恐怖主義、氣候變化、國際犯罪、傳染病、金融危機等)和全球公域安全挑戰(太空安全、網絡安全、海上通道安全),雙方是在同一條船上,必須同舟共濟。這與當年美蘇競爭是非常不同的。

總之,當前中美確實已在眾多領域出現較為激烈的競爭,但這些競爭並不必然導致衝突與對抗。而且,競爭並非中美關係的全部,共同利益與合作仍是中美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是在當前受到了嚴重的壓抑。在未來,中美兩國是進行良性競爭還是惡性競爭,是在競爭的同時仍維持合作、和平共處還是走向脫鉤、敵對、新冷戰甚至衝突與戰爭,將主要取決於雙方的戰略抉擇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