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美日歐貨幣政策分化恐加劇全球風險

2022-08-09

全球正經歷幾十年未遇的高通脹,主要央行迅速加息,範圍之大創下20年來的紀錄。過去3個月,全球央行共計上調關鍵利率近70次,然而,受不同通脹形勢和國內政經形勢等種種因素的影響,美日歐三大央行政策調整的節奏與力度存在顯著分化,這將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與金融局勢的複雜性和不可預知性。

當前,通脹成為美國經濟的頭號大敵,美國通脹的頑固性也遠超預期。早在去年2月份,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教授薩默斯就撰文警告說,美國大規模財政貨幣刺激政策可能引發“一代人未曾見過的通脹壓力”,美國需快速調整財政和貨幣政策以應對通脹風險。然而,拜登政府和美聯儲屢次用“通脹暫時論”淡化風險,事實證明,這是嚴重的誤判。美國通脹率已經連續13個月超過5%,連續4個月超過8%,6月份更是飆升至9.1%,創下40多年來新高。為遏制通脹,美聯儲做出歷史性決定,宣布加息75個基點,為28年來最大增幅。美聯儲同時強調它將持續行動,毫不猶豫地加息到超過中性利率水平,直到通脹明顯下降為止。但它的政策調整已遠遠落後於通脹形勢。

在通脹壓力下,全球掀起了一輪加息潮。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士央行、韓國央行等主要央行陸續跟隨美聯儲加息腳步,採取了激進的緊縮政策。然而,並非所有發達經濟體在貨幣政策調整上都緊跟美聯儲節奏,美日歐在貨幣政策立場上出現明顯差異。

當前,歐洲通脹形勢空前嚴峻, 6月,歐元區19個國家的通脹率飆升至8.6%,這也是自1999年引入共同貨幣作為記賬貨幣以來歐元區的最高通脹紀錄。歐洲央行宣布將三大關鍵利率均上調50個基點,結束了8年的負利率時代。同時,歐洲央行還批准了“傳導保護工具( Transmission Protection Instrument )”,以及購買歐洲最脆弱經濟體債務的新計劃,以尋求在應對通脹急升和經濟增長放緩雙重威脅的同時保護歐元區貨幣聯盟。

不過,歐洲當前所處的政治經濟困境決定了歐洲央行恐難“激進”加息。一方面,能源依賴是歐洲的致命弱點。由於能源價格上漲,德國出現了自1991年以來的首次貿易逆差,加息抗通脹勢在必行。但另一方面,歐洲央行又無意過快加息,以免扼殺經濟。在俄烏衝突、歐洲能源危機、歐洲央行與美聯儲貨幣政策差異影響下,美歐利差持續擴大,導致今年以來作為歐洲統一貨幣的歐元兌美元匯率跌幅超過8%,甚至歷史性地跌至與美元平價。一旦俄羅斯切斷天然氣供應,歐洲陷入嚴重衰退就幾乎“板上釘釘”,歐元匯率還會繼續下跌,而這將成為歐洲央行貨幣政策下一步轉向的風向標。

在全球各主要央行陸續緊縮的大背景下,日本銀行獨樹一幟,依然堅持寬鬆政策不動搖。日本央行仍繼續將短期利率維持在負0.1%的水平,並通過購買長期國債,使長期利率維持在零左右。作為刺激措施的一部分,日本央行表示將在每個工作日在0.25%收益率水平購買10年期日本國債,並預計短期和長期政策利率將保持在“當前或更低”的水平。截至6月底,日本央行持有的長期日本國債達到創紀錄的528.23萬億日元,約佔長期日本國債總市值的50%左右。

從日本央行逆勢操作背後的政策動因來看,與美歐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相比,日本“滯”的問題要大於“脹”,且它的“脹”更多屬於能源價格飆升引發的輸入型通脹。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認為,為了2%的價格穩定目標,維持當前強有力的貨幣寬鬆政策是必要的,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創造一個企業盈利、就業和工資增長、潛在通脹溫和上升的良性循環。

然而,這可能又是一場誤判。隨着全球通脹壓力的傳導疊加日本國內寬鬆政策,日本5月消費價格指數(CPI)已抬升到2.5%,超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水平,逼近14年高點,而生產價格指數(PPI)更是躍升至20年來高點,突破了9%。未來,隨着通脹形勢惡化,日本央行可能不得不“踩剎車”,屆時空前膨脹的央行資產負債表、大幅貶值的日元以及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目標的瓦解恐使日本國債市場出現劇烈震蕩,給日本和全球經濟帶來新的不可預知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