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董汀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道德外交能否勝任美歐能源「去俄」

2022-04-11
Dong-Ting.jpg

2022年3月24日,北約、G7和歐盟史無前例地在同一天召開峰會。會後美歐宣布成立能源安全聯合工作組,旨在通過實現歐洲天然氣供應來源和能源品類的多樣化,擺脫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加強歐洲的能源安全。

這一聯合宣誓是對2月24日之後美歐緊鑼密鼓邁向能源“去俄羅斯”政策的強力背書。在戰場炮火的反襯下,跨大西洋聯盟自甘犧牲短期能源供應穩定,以清潔能源為願景展示堅定的外交“團結秀”,看起來穩佔“道德上明辨是非(moral clarity)”的高地。

俄羅斯提供着全球超過四成的化石能源產品。關於能否擺脫俄羅斯的供給,諸多機構和學者都從供應替代多樣化和運輸基礎設施的現狀角度展開測算,部分能夠達成相對樂觀的目標。但要看到,俄羅斯與全球能源市場的深度融合,是能源價值鏈中全體行為者長期複雜互動的結果。

先看歐洲。過去10多年歐盟一直在追求“能源自主”,但各種複雜因素導致進展緩慢。2月27日,英國石油公司(BP)率先宣布將所持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股份全部拋售,包括資產價值和累積外匯損失在內,可能導致總計高達250億美元的損失。事實上,BP從2005年已經開始出售自身石化資產,公司規划到2030年將油氣日產量減少100萬桶原油當量,同時吸引加快綠色轉型的長期投資。

BP現在從Rosneft獲得的日產量為110萬桶當量,它不惜重創毅然退股所營造的良好企業形象,將有助於吸引更多以ESG為導向的投資者。按照測算,布倫特原油價格每增加1美元/桶,BP就會增加3.4億美元的營業利潤。考慮到能源價格企高、全球需求走強的前景,以及Rosneft股份最終出售尚不確定等因素,BP的撤股未必有表面看上去那麼悲壯。耐人尋味的是,為了獲得俄羅斯天然氣的有力替代,BP轉向更多所謂“非民主”國家進行投資,其中產量寄望最高的阿塞拜疆Shah Deniz氣田,環境破壞和腐敗現象極為嚴重,媒體卻鮮有曝光。

殼牌公司也跟隨BP表態將對俄羅斯發起制裁,但不到一周後,卻被報道以低價收購了72.5萬桶俄羅斯原油。雖然殼牌立即致歉並承諾停止購買俄羅斯油氣,但也坦言短期內無法終止與俄羅斯公司簽訂的長期能源採購合同,這些合同目前所剩執行期限為6-13年不等。

由於英國交通部發佈的禁令僅限制俄羅斯船籍的船隻入境,3月4日,最新一船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已在威爾士靠港。而由於電費和燃氣費翻倍,英國民眾年內面臨380億英鎊的額外家庭支出。

為應對金融制裁,普京提出從4月1日起僅接受盧布作為天然氣交易結算貨幣。此舉立即推高國際市場油氣價格,也使歐洲能源公司面臨違約風險。包括殼牌石油和德國能源集團在內的歐洲能源巨頭立即向歐洲央行遊說,希望獲得緊急資金或者合同違約時的相應基金或機制支持,卻遭到了拒絕。

再觀察美國的情況。美國僅有8%的原油來自俄羅斯,減少和取消相應進口對國內能源供應影響有限。美國雪佛龍公司在委內瑞拉和哈薩克斯坦運營的油井成為最大的替代希望。雖然委哈兩國探明的儲量可觀,但委內瑞拉長期受到制裁拖累,哈斯克斯坦政局動蕩,而且2020年雪佛龍已經銳減對哈投資,並解僱了近4萬名本地員工。

埃克森美孚公司宣布中止薩哈林-1號項目的運營,開始從哈薩克斯坦購買石油加以替代,通過裏海石油管道完成運輸。雖然裏海管線公司在運營上分為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兩個分支,但最大股東是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不巧的是,受暴風雨天氣影響,管道3月下旬進入停運維修,預計最長需要兩個月時間。

地緣政治風險預期的增大造成國際能源市場價格飆升,美國各州平均汽油價格已經打破歷史最高記錄。美國最新一項民意調查發現,近四成民眾將高油價歸咎於拜登政府。中期選舉日益臨近,4月1日,拜登宣布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略石油儲備釋放計劃,以拉低汽油消費價格。但政策向市場釋放出的信號不僅會使精鍊商因為預期利潤降低而減少原油採購,更將刺激高需求狀況的維續。事實上,美國的汽油儲備目前處在5年均值水平,並沒有嚴重短缺,需求膨脹才是目前油價高企的根本原因。

能源結構轉型被認為是解決對俄能源依賴的終極方法,但加入“凈零銀行聯盟”的全球最大60家銀行目前仍在向傳統化石能源公司提供巨額融資,2021年融資總額同比增長約100億美元。其中居於首位的是美國摩根大通銀行,它也是過去6年來俄羅斯國家能源公司的最大資方。

在清潔能源發展不可或缺的核能領域,美國全境93個商業核反應堆所需的鈾均主要依賴從俄羅斯和俄盟國進口,按照美國能源部的說法,替代來源尚在尋找過程中。在全世界範圍內,先進核反應堆使用的高純度低濃縮鈾(HALEU)目前只有俄羅斯和美國兩個供應來源。

全球能源圖景細密複雜,除了計算替代供應量的數字,觀察運輸基礎設施的布局之外,還要考慮替代來源在政治、經濟和企業合同執行層面的可行性、金融市場的融資意願、企業自身運營需求、民眾對消費油價和限量用氣的承受能力,以及能源品類多樣性等諸多現實的因素。因此,空前團結的跨大西洋聯盟能否依靠道德宣誓實現能源“去俄”的政策目標,依然值得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