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疫情過後經濟迅速復蘇的三個障礙

2020-05-05
05103dec0dadb0af30d710a29ecd9ff3.2-1-super.1.jpg

3月初全球金融市場腥風血雨,之後是一定程度的穩定。然而,正如最近起伏不定的油價所示,這也許只是另一場風暴前的短暫平靜。

問題是,許多金融分析師——美國和其他地方的政治家更是如此——都希望出現V型復蘇,也就是經濟產出大幅下滑後,緊接着出現快速而持續的反彈。中國是第一個在首輪疫情中成功抑制住病毒的國家,但它的經驗說明,V型復蘇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的工業產出雖然正在恢復,尤其是大型企業,但消費依舊萎靡不振。多項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恢復了大約60%至80%,旅行等一些領域的下跌則厲害得多。

中國的例子表明,經濟在短期內並不會徹底復蘇,疫情的後遺症會持續存在。其實,對以往大流行的研究表明,經濟損害往往要持續40年左右。戰爭以及其他自然災害,如地震和颶風,都沒有這樣的影響。事實上,情況正好相反,被這些事件摧毀的資本是必須重建的,因此經濟的快速復蘇往往隨之而來,就像二戰以後那樣。

大流行不會造成這種資本存量的破壞。相反,新冠疫情很可能給經濟的迅速復蘇帶來三大障礙。首先,在得到病毒的療法或疫苗前,消費將持續疲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的某些部門將被削弱,如休閑和酒店業,以及會議、體育賽事、藝術表演等。

即使有了疫苗或有效的病毒治療/控制方法,消費模式也要假以時日才能恢復。由於經濟不確定性增加,許多消費者會做預防性儲蓄。此外,消費模式在長時間內有可能出現轉變,例如更多地在家用餐,舉行視頻會議以避免商務旅行。

好消息是,消費模式也許比經濟的其他方面轉變得更快。人類終將擺脫這場大流行的衝擊,但他們的經歷將有很大差異。每個地方的疫情嚴重程度至關重要,遏制措施的水平和有效性也很重要。

與一些人在美國所宣揚的相反,經濟越是被迫放慢或停止,以形成有效的社交距離,這種流行病就越能成功得到控制。這反過來又影響到經濟可以以多快的速度復蘇。

中國的情況表明嚴厲的疫情控制措施怎樣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效果。這些措施使經濟得以迅速恢復。但即便如此,V型反彈也不太可能。如果對冠狀病毒的警惕需要保持多年,焦慮就會揮之不去,人們就不願意花錢。

經濟復蘇的第二個更嚴重障礙是企業破產帶來的傷害。這種經濟混亂越嚴重越持久,就越會拖垮財務健全的企業。由於全球許多公司負債纍纍,金融危機風險是明顯存在的。

大範圍的破產可能令經濟疲軟不堪,使投資和創新枯竭。事實上,如果企業倒閉蔓延到金融部門,傷及銀行和投資公司,那麼長期的破壞有可能是災難性的。

發達國家的各種計劃都旨在防止大規模破產和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金融危機。歐洲的計劃,如德國的“Kurzarbeit(縮短工時)”,可能比美國的做法更成功。美國小企業管理局的“薪水保護計劃”已經暴露出相當大的缺陷,尤其對大型知名企業的偏愛使許多規模較小的僱主受到了冷落。

經濟反彈的最後一個長期障礙是在國際政治領域。人們對經濟相互依存——最能反映這一點的就是廣布的價值鏈——的擔憂將進一步加深。減少對“外國人”特別是減少對在醫療用品等各領域發揮作用的中國經濟的依賴,以保護自己的國家,這種本能將成為世界主要大國趨從於猜疑和輕蔑的沃土。

由於美中關係的摩擦加劇,近年已經受到威脅的全球信任將進一步瓦解,進而延長危機,並造成嚴重的分裂。當然,我們有理由希望疫情能促成更多的國際合作。致力於開發疫苗、診斷和治療手段的空前開放式科學團隊合作正在湧現。

但是,即使這些合作萌芽也正淹沒在世界所有有人類居住地區的驚恐之中。新冠肺炎是一場真正的國際大流行,世界上沒有任何地區可以倖免。因此,全球系統都在經歷長期的邊界關閉、供應鏈永久中斷以及財政赤字和債務迅速增加。也許最重要的是,經濟危機的政治後果有可能滋生出更極端的民族主義政綱。

這場大流行持續的時間越長,對消費、生產能力和全球合作造成破壞的可能性就越大。上述三大障礙中的每一個都可能引發危機性質的蛻變,從暫時的經濟衝擊直到全球體系持久的崩潰。

這是世界末日場景,希望不會發生。然而分析表明,經過一場痛苦但短暫的經濟危機後,2020年晚些時候經濟強勁復蘇的可能性極小。全球經濟正處在暫時的深度凍結狀態,但它不可能只要融化就恢復正常。

決策者需要考慮可能發生的潛在長期危害,並着手制定政策來阻止它。最大回報可能來自迅速增加的國際合作,各國交流信息,交流疫苗研製出來前如何控制疫情的最佳辦法。沒有人能從沒完沒了的對罵遊戲中獲得好處,它只會讓我們現在面臨的全球經濟困境延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