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新冠疫情大衝擊下的中美關係重構

2020-04-07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目前已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確診病例突破30萬。面對百年未有之大災害,疫情只是引爆全球結構巨變的那隻蝴蝶,它對人類的生活生產、貿易交流方式等都會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中美關係也不例外。

全球正陷入“封鎖悖論”。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短期內尚難控制,為防止疫情蔓延升級,全球50多個國家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實施旅行禁令、入境管控甚至封鎖邊境措施。但帶來的結果是生產要素、人員流動與對外交往嚴重受限,生產和貿易活動處於放緩、半停滯或停滯狀態,這在人類歷史上也是史無前例的。

因公共衛生災害、全球生產停擺、金融市場暴跌引發流動性危機,經濟螺旋式下降,2020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幾乎已成定局,但疫情給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到底有多大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到下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美國白宮內部報告預計可能18個月或以上),經濟損失恐難以估量。因此,不排除有演變為繼“大蕭條”和全球金融海嘯後第三次大危機的可能性。

正如美歐疫情正處於爆發期一樣,更大的經濟和金融風暴也正在醞釀之中。2月下旬以來,隨着全球疫情大爆發,以及沙特與俄羅斯持續升級石油大戰,全球金融市場巨幅動蕩,WTI原油跌破25美元/桶,美股更是單月內創下歷史性五次熔斷,市場遭遇流動性枯竭。面對全球經濟受到的歷史性衝擊,以美聯儲為代表的全球27家央行密集救市,掀起全球降息潮,並重啟大規模量化寬鬆,美國等西方國家政府更是推出數萬億美元財政資金來挽救經濟。

然而目前看,美國大規模財政政策效果可能收效甚微,特別是財政政策存在一定的時滯,短期內難以拯救處於現金流和收入流危機的美國金融機構和美國企業。因疫情蔓延全球,美國各大航空公司均遭遇史上最嚴重禁航影響,進而波及飛機製造公司。這些重資產、高槓桿的巨無霸前景岌岌可危。特別是,一旦美國失業率飆升,則會對消費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若汽車貸款、消費貸款和學生貸款出現違約,勢必衝擊更廣泛的信用市場。

疫情加快重構全球經貿秩序,對中美關係也是又一次重大考驗。然而,與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完全不同的是,目前G20宏觀政策協調機制幾近失效,當年中美攜手合力應對金融海嘯的信任基礎也大大削弱。疫情衝擊讓全球化矛盾更加尖銳,供需失衡局面更加凸顯,中美關係也更加緊張。目前看,這場災難並沒有結束大國之間的競爭:

首先,不排除美國變相升級貿易戰的可能性。儘管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已經達成,但依然蘊藏高度風險。根據協定,中方在今明兩年時間裡增加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但去年底制定的協議顯然沒有預見到疫情“不可抗力”的影響,一旦中國未能全面履約,很可能遭遇美國報復。近期,美國商務部等部門正在研擬新方案,計劃在未來幾個月里對中國商品、技術和投資採取逐步升級的、更為嚴厲的限制措施。近期加入《瓦森納協議》的42個國家擴大管制內容,增加了計算光刻軟件和大硅片技術出口管制,其對中國的指向性非常明顯。

其次,美國轉向“內循環經濟模式”苗頭顯露。疫情衝擊正在加劇國家間的結構性洗牌,促使美國重新審視高度依賴“中國製造”問題,加速產業鏈/供應鏈轉移。當前中國生產了全世界所使用的大部分青霉素、抗生素和止痛藥,以及醫用口罩和醫療設備。近年來,中國製藥公司向美國供應了90%以上的抗生素、維生素C、布洛芬和氫化可的松,還有70%的乙酰氨基酚和40%-45%的肝素。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共和党參議員盧比奧等人積極推動收緊“購買美國產品”(Buy American)法,要求聯邦機構購買美國製造的藥品和醫療設備以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目前,特斯拉、福特等大公司宣布騰出生產線以便投產美國急需的呼吸機和其他產品。此外,疫情加劇美國各行各業向政府的救助請求,美國聯邦政府可能考慮通過“國有化企業”來強化對某些重要產業的控制。

第三,中美模式之爭將成抗擊疫情的另一陣地。疫情之下,中美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抗疫模式,也展現了不同的政府能力。新冠疫情將導致政治和經濟力量的深刻轉變,這些轉變會在不久的將來逐步顯現。事實上,疫情是對大國領導力的一種考驗,其取決於三大因素:一是國內治理,二是全球公共產品供給,三是協調全球危機應對的能力。單邊行動無法戰勝新冠病毒這個人類的“天敵”,全球需要協調行動,中國也需要在此次危機中承擔更大的責任,迎接更大的考驗。歷史將證明,誰把握了應對全球危機的能力,誰就把握了重建全球化結構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