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COVID-19造成的經濟衝擊波及全球

2020-04-03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jpg

新型冠狀病毒的官方命名是COVID-19,如今它所導致的疾病已經變成全球大流行,在歐洲、北美及其他地區蔓延開來。沒有人敢胸有成竹地預測經濟前景。儘管如此,令人擔憂的畫面已出現,這讓我們能做一些初步的分析。

目前清楚的是,COVID-19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是前所未有的。歷史上與之最像的或許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但那個時代有所不同。彼時全球經濟剛擺脫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打擊,一體化程度要低得多。與這次大流行的全球性規模、迅速蔓延和嚴重經濟影響相比,2003年SARS危機,或近年的其他流行病,如埃博拉和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都只是小巫見大巫。

COVID-19同時造成三種類型的經濟衝擊,並波及到全球。第一種變得十分突出,是由於2020年2月病毒爆發導致中國暫停了大部分工業活動。它導致材料和工業投入出現各種短缺,造成“供應衝擊”,影響了從電子產品到汽車和生物製藥的全球價值鏈。

西方、日本、韓國和其他國家的許多行業都警告說,如果中國工業停擺持續到3月份以後,它們的供應鏈就會出現嚴重問題。幸運的是,中國已經可以逐步復工,大型工廠最先重啟,如今許多小企業也跟上來了。

大多數全球製造商和零售商可以利用充足的庫存,或從中國以外的國家採購零部件,或者在中國恢復生產之後從中國空運零部件,來解決短缺的問題。最大的例外是醫療設備,如口罩、病毒檢測工具和醫務人員的個人防護裝備,所有這些東西在全球都極其短缺。

第二種波及全球的衝擊是大規模的“需求衝擊”。即使中國的工廠重新開工,並且達到接近COVID-19爆發之前的生產能力,現在也沒有客戶了。其他經濟體眼下面臨著與中國類似的停產。歐洲和北美的關鍵地區現在正成為這次大流行的新熱點。

隨着各經濟體開始對本國公民實行禁閉,從娛樂到零售和旅遊等各個服務行業的需求出現斷崖式下降。其第二波影響已經觸及製造業,例如意大利北部的所有產業以及美國的汽車工業。北美和歐洲經濟活動的持續中斷又會回過頭來影響中國,損害那裡的製造業活動。

隨着全球經濟要素一個接一個停擺,或者被大流行嚴重破壞,大規模破產的陰霾出現了。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概述的經典的不景氣惡性循環可能再度成為現實。企業會解僱工人,工人不能大量消費則會降低對剩餘行業的需求,這反過來又會導致更多工人下崗。其結果是企業被迫倒閉,推動經濟進一步下行。

也因此,COVID-19帶來的最危險經濟衝擊是金融。全球股市已經極為動蕩,並呈現出下跌趨勢。更不祥的是,信貸市場已經凍結,這迫使美聯儲果斷出手干預,大規模注入流動性並採取了其他措施。

通過為國內和國際市場提供美元流動性,美聯儲的行動確實保住了金融系統基本機能的完整。類似地,歐洲、亞洲和北美各國政府也加大力度,宣布了龐大的財政支出計劃。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防止出現惡性循環,就像維持一個昏迷病人的性命。

這些措施各不相同,但大多旨在為勞動者提供急需的支持,要麼為預防裁員用政府補貼替代工資,要麼是擴大失業保險。此外,美國和香港都宣布給居民直接發放補貼,以支撐消費。

這些支持總需求的極端凱恩斯主義做法在短期內肯定有幫助,但很大程度上要看實施情況,最終還是取決於大流行的持續時間。如果這場大流行一直持續,即使方式不那麼激烈,總需求也會繼續受影響。

所以,最可怕的事情還是經濟持續低迷引發大規模破產,尤其是那些負債過多的企業。一波違約潮有可能先衝擊眾多的中小企業,但很快就會蔓延到更大的企業。

這種連鎖反應一旦開始,就很難控制。一連串的破產、貸款違約和企業倒閉將損害金融機構的信用,掀起破產危機,這期間沒有人願意借錢給別人。由此導致的信貸凍結——我們已經看到它開始發生——就連2008年的金融危機影響也會相形見絀。

決策者們已經意識到這些危險,各種貨幣和財政措施被推出,到目前為止,這些措施在防止金融崩潰方面相當見效。特朗普總統日前簽署了2萬多億美元的《新冠病毒援助、救濟和經濟安全法案》(CARES法案),以放寬小企業信貸標準,為眾多小企業提供補貼,幫助它們渡過難關尤其是保障工人的就業。

我們從以往的危機中吸取教訓,包括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大蕭條”。但最終,這場大流行造成的需求衝擊卻讓人們無法預見其程度。如果這場衝擊繼續下去,並引發由大規模破產所導致的金融震蕩,那麼我們會全盤皆輸。

希望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希望迄今和不久的將來所採取的措施是充分的。但政策制定者們必須高度關注這些衝擊會如何自我加劇,進而觸發螺旋式下跌,導致類似蕭條的經濟後果。理想的情況是,主要經濟體更緊密地合作,協同推出財政支出和其他措施。世界各國央行已經這麼做了,現在各國政府需要有進一步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