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鍾偉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貿易戰如何傷害了中國民眾?

2019-10-21
158.jpg

2012年8月,以西方學者提出中美經濟共同體(Chimerica)為標誌,中美經濟交往達到巔峰。此後至今雙方漸行漸遠,如果說美國“重返亞太”戰略讓中國感覺到了某種遏制的味道,那麼2018年6月至今中美貿易爭端鋪天蓋不斷加碼,則讓中國民眾受到了相當大的傷害。

第一,貿易不平衡不是利益的不平衡,企業家們希望有話好好說。儘管中美貿易呈現巨大的不平衡,但畢竟一筆筆貿易的發生是自願的,不是強買強賣,所以中美貿易的不平衡,不等於雙方利益巨大的不平衡。突然之間從關稅到知識產權,再到強制技術轉讓等多個領域的衝突猛烈爆發,讓中國企業群體愕然。企業家們覺得,雙方在談判桌前弄清貿易數據,找出衝突原因,理解利益訴求,審慎建立更平衡和更可持續的貿易規則框架,總比現在這種猛烈衝突對雙方企業和民眾更有利。

第二,貿易衝突使得中國最有活力的部門受到損害,並且該部門的主角是私營企業。粗略說來,中國對外貿易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的份額分別為50%,30%和20%,私營企業始終是中國外貿的絕對主角。由於加工貿易佔比較大,中國在整個貿易增值鏈條中也不佔據優勢,因此貿易衝突意味着對原本最有活力的中國私營經濟產生巨大衝擊。加上從2016年至今,中國本就通過供給側改革不斷壓縮製造業的低端產能,在這種“雙擊”下,中國私營經濟和企業家掙錢很難,情緒比較低落。

第三,貿易戰讓不少中國製造業工人丟了飯碗,但並沒有讓更多美國工人找到飯碗。中國製造業的企業主們,在今天的中國已很難成為暴富階層。看看胡潤的中國富人排行榜單人們不難發現,佔據榜單的是互聯網企業巨頭和地產巨頭。同樣地,中國製造業吸納了約1.2億工人,他們辛苦工作,但平均年薪不足8500美元。貿易衝突即便讓中國工人丟了飯碗,這些薪酬微薄的工作也絕不可能迴流到美國去。貿易衝突使得越來越多的產業工人不得不轉身投向服務業謀生。

第四,儘管貿易戰不是決定性因素,但它確實使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壓力更大了。從2010年第三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已從接近12%不斷放緩,幾乎打了對摺。考慮到無論在GDP、外貿還是製造業規模上,美國及中國均處全球第一或第二的位置,這兩個巨人的碰撞不可能不使雙方乃至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激烈上升。中國製造業的全球佔比接近1/4,每年製造業投資超過3萬億美元。貿易戰使中國製造業受挫,外貿低迷尤其是進口萎縮,和則互利、戰則雙輸的跡象日益明顯。

第五,貿易戰使中國民眾對美國的親近感受到嚴重挫折,疑慮情緒上升。中國過去200年的歷史跌宕起伏,充滿屈辱和抗爭。時至今日,中國仍然是個人均GDP不足1萬美元的發展中經濟體。財富分配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等困擾着中國。中國民眾不掩飾到美國投資、求學、購房和生活的偏好,也不吝對美國的認同和學習。如果美方將中國製造業的蓬勃發展歸結為貿易、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等種種不端不公的行為所致,試圖從貿易到技術、從投資到金融逐漸採取全面的對抗脫鉤,而不是溝通談判,那麼美方的反覆出拳會迫使中國民眾不斷加深憂慮:美國對我們到底是局限於利益爭端的要錢?還是局限於“修昔底德陷阱”的要命?

中美雙方的經濟增長具有強烈的互補性,雙方對維持全球治理的有效性和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都有決定性意義。中美是由貿易戰而引發全面脫鉤,還是雙方展現智慧和遠見,將影響至少16億人的生活。我們正站在歷史拐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