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為中美「科技脫鉤」做好充分準備

2019-09-09
b.jpg

伴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特朗普政府開始深度調整對華科技戰略,強行推動中美“科技脫鉤”成為重要政策選項之一。然而,中美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全球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中都佔有重要地位,強行推動中美脫鉤勢必打亂現有世界經濟鏈條,破壞全球產業分工,引發全球經濟秩序混亂和國際市場的震動。

不論是否願意,中美關係正在重構,40多年來的“合作戰略”正在改變,取而代之的是貿易、投資、科技、人才交流等領域的脫鉤趨勢。特別是在科技領域,美國從白宮、國會到政府商務部、國務院等部門,通過立法、外交施壓等方式,正試圖削弱中國自主創新的體制優勢,其中打壓中國高科技領軍企業成為美國對華科技戰略的重要着力點。

中美科技脫鉤進程正在展開。2018年中國高科技產品進出口總額約佔對外貿易總額的30.7%,出口商品里工業品佔比超過90%,而出口的高科技產品佔比超過了30%,這也日益動搖着美國對全球技術的壟斷。美國開始動用國家力量來維護美國的壟斷利益,甚至通過強制命令讓美國公司尋求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替代方案”。而這將從很大程度上分割中美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的密切聯繫,加快全球產業板塊的重構與分化轉移。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伴隨全球外部需求的持續萎縮,以及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物流成本下降等因素,全球產業重構趨勢十分明顯,不僅包括生產鏈的遷移,也包括全球價值鏈模式的調整,許多跨國公司開始在亞洲尋找新的生產據點,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貿易戰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許多成本導向型產業是第一批向外轉移的行業,而市場導向型或尋求效率型公司或仍選擇留在中國。

對於中國,過去20年中國經濟發展壯大,靠的是產業鏈生態中供應商的彼此挨近,使生產更迅速、更便宜,也更有效率。“中國製造”+“中國市場”構成了中國獨特且難以複製的綜合比較優勢,這也是其他經濟體不具備的。貿易戰的確讓美國高科技公司轉移,除了極少部分迴流美國外,大部分是在其他區域進行轉移。比如,去年蘋果公司宣布將部分高端iPhone的組裝從中國台灣代工製造商富士康在中國的工廠轉移到其在印度的工廠。然而,即使轉移成本增加沒有計算在內,現在的產業鏈轉移似乎也只是存量的轉移,並不是增量的增加。特別是隨着市場資源和市場容量的縮小,這種轉移將對美國高科技公司的整體盈利收入造成一定壓力。

中美科技脫鉤勢必導致世界形成兩個科技生態體系,這種前景會影響到所有國家和公司,對中國也有較大衝擊。過去20多年間,全球製造業之爭由過去的“輕重之爭”轉向“高低之爭”。儘管中國的本土技術在勞動密集型產業頗具競爭力,但以“市場換技術”仍是中國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特別是高技術產業的生產力仍受技術限制,而且嚴重依賴進口原料和半成品。

對美國來說,科技脫鉤會讓美國高科技公司損失專利費以及知識產權收入。近年來,無形資產對全球價值鏈的貢獻越來越大。在所有價值鏈中,研發和無形資產領域的資本化支出在營收中的佔比與日俱增。整體而言,2000-2016年間無形資產在全球總營收中的佔比從5.4%增加到了13.1%,這一趨勢在全球創新價值鏈中表現最為突出。

美國強行推動科技脫鉤一方面會削弱美國高科技公司知識產權等業務收入,另一方面也會導致中國自主研發和“進口替代”進程的加快。當前中國已認識到,必須改變長期以來中美之間那種美國“賣知識和服務”,而“中國賣產品和勞動”所導致的中國被低端鎖定的模式,同時也必須擺脫一直以來高度依賴外部市場、高度依賴外部技術、高度依賴進口原材料的發展模式,要憑藉自身的研發投入實現競爭力和價值鏈的全方位提升。

中美關係影響21世紀的全球走向。中美在科技產業領域的競爭從屬於中美戰略競爭,兩國正在發生的脫鉤將重塑國際秩序。可以預見,隨着中國向高質量經濟體和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中美兩國未來在科技領域的競爭勢必更加常態化、激烈化。市場必須為新的國際環境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