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經濟冷戰仍然籠罩歐洲嗎?

2019-04-02
B.jpg

1992年,美國著名學者、歷史學家沃爾特·拉費伯爾提出了頗有挑戰性的問題:已經結束的是哪一種冷戰?在這篇發人深省的文章中,拉費伯爾重點談到歐洲在安全領域和全球市場的依賴關係。儘管美蘇兩極化已經成為歷史,但在今天,尤其是在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給歐洲大陸帶來中國的直接投資機會之際,“美國與歐洲國家依然在……就歐洲應該朝什麼方向發展進行着一場持續的鬥爭”。2018年,中國和意大利的雙邊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542.3億美元,而上周羅馬和北京達成的協議無疑將讓這一數字在2019年擴大。歐洲正在重新評估自己在國際經貿領域裡的選擇。

習近平和意大利領導人達成了總價值約28億美元的29項協議,涉及農業、金融和能源,並使意大利的能源和工程公司有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中國交通建設集團還將開發管理意大利熱那亞的最大港口,并力求振興靠近斯洛文尼亞邊境的的里雅斯特港,使之成為打進中東歐地區的出口樞紐。

意大利國家貸款機構——意大利存貸款公司(CDP)也與中國銀行簽署發行“熊貓債券”的協議。它是境外機構向中國境內投資者發行的債券。意大利存貸款公司預計將發行50億元人民幣(7.445億美元)的債券,這家機構還將和中國銀行一起為意大利企業提供40億元人民幣的聯合融資。

此外,意大利設備製造商達涅利集團將在中國建造一座鋼鐵廠,該廠最終將遷往阿塞拜疆。中國電商集團蘇寧將加強對意大利出口和旅遊的推廣。協議還包括鼓勵中意兩國企業在燃氣輪機技術和理財領域展開合作。

華盛頓的擔憂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和副總統邁克·彭斯都警告在歐洲的盟國,不要在電信、直接投資、自然資源和安全領域欠中國和俄羅斯的政治經濟賬。今年3月,就在習近平主席上周訪問羅馬之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加雷特·馬奎斯表示,意大利不需要“讓中國虛榮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有合法性”。華盛頓的“一帶一路”反對者認為,這個全球性的基礎設施計劃是尋求戰略影響力的地緣政治工具,非洲和南亞國家對中國欠下的高額債務就是中國霸權在經濟上的明證。

總之,拉費伯爾近30年前所描述的冷戰仍然是存在的,只不過我們的選擇是要麼維持二戰後的舊秩序,要麼倒向北京提出的“一帶一路”。上周,這種衝突有了最新和最具象徵意義的進展,習近平主席訪問羅馬,並歡迎G7經濟體意大利加入萬億美元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如牛津大學世界史教授彼得·弗蘭科潘所言,“這一看似無害的舉動剛好發生在歐洲和歐盟的敏感時期,人們突然感到非常不安,不僅對中國感到不安,也對歐洲或歐盟應當如何適應和應對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感到惶恐”。

上月,歐盟委員會就“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在該委員會提出的統一議程中,中國被視為“系統性競爭對手”。而且最近,隨着中美貿易戰的繼續,柏林和巴黎都對來自中國的資本表達了強硬立場。然而,意大利及其他一些歐盟國家卻在奉行更獨立的外交政策。

中國與羅馬的經濟和文化關係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當時古絲綢之路將雙方連接起來。習近平主席在《晚郵報》發表寫給意大利人的信,信中呼籲兩國建立以基礎設施、電信和港口等為重點的雙贏“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隨着意大利加入“一帶一路”,歐洲對東方和西方的經濟中立出現了分裂。

儘管美國表示擔憂,但是,已經有13個歐洲國家對中國投資“開放”。在傳統西方夥伴和東方之間的這種選擇,給歐洲大陸在電信基礎設施或外國投資審查等問題上達成穩固共識帶來了威脅。

中國利益和意大利的需要

意大利的背書增加了中國尋求重塑國際貿易的合法性,有利於中國通過熱那亞港和的里雅斯特港等重要基建項目向西方市場滲透。

去年8月熱那亞莫蘭迪大橋坍塌,導致43人不幸喪生,之後有關基礎設施投資的話題重現意大利主流政壇。加上意大利在2018年底出現經濟衰退,由五星運動黨和北方聯盟黨控制的民粹主義聯合政府正在尋求外國投資以振興經濟。意大利還是歐元區國債最多的國家之一。

2018年6月上台的聯合政府希望,的里雅斯特和熱那亞等城市的港口能納入擬議中的中國海上航路。擁護者們希望能獲得和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一樣的成功。中國企業收購比雷埃夫斯港51%的股份之後,它的業務增長了五倍。

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米凱雷·傑拉奇認為,“一帶一路”是“讓我們的公司抓住中國在世界上日漸重要機遇的良機”。他認為歐盟和批評人士很虛偽,他們從中國的大量投資中得到好處,卻不贊成意大利上周簽署的諒解備忘錄。

意大利副總理兼經濟發展部長、五星運動黨領導人路易吉·迪馬約、財政部長喬瓦尼·特里亞、總理朱塞佩·孔特等人都熱情支持這項協議,認為它將增加中國在意大利的投資,並提供更多獲得中國市場和原材料的機會。

但在羅馬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筆交易感到興奮。內政部長、北方聯盟黨黨首馬泰奧·薩爾維尼強調,他不希望看到外國“殖民”意大利。作為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支持者,他還對華為參與歐洲市場所導致的手機數據安全問題表示擔心。

歐盟的虛偽

不過,雖然中國過去一年對歐洲的總投資下降,但它在許多歐洲國家的活動卻在增加。僅去年,中國投資者就在法國完成18.3億美元的收購,比2017年增長86%。中國在德國的直接投資總共達到25.2億美元,增長34%,在意大利的投資則下降21%,至8億美元。

這些數據表明,法國和德國對意大利簽署諒解備忘錄的批評是虛偽的。在習近平訪意問題上,法國官員稱意大利與中國達成協議違背了“對抗中國經濟霸權的統一戰線”。但正如數據顯示,對意大利的投資只相當於中國在法國或其他歐洲國家總投資的很小一部分。

主權與自身利益

與其他歐元懷疑論政府的既往政策類似,意中協議宣示了經濟上對歐盟官僚機構的獨立。民粹主義者也許認為,意大利不應該依賴歐盟補貼來改善基礎設施和振興經濟。

在歐盟移民和財政政策上也出現了類似的轉變。傑拉奇曾表示,他不希望有單一的歐盟投資審查政策。他說,“我們有28個不同經濟體,有28種不同的利益,”但卻要保證所有商業往來都在“我們與歐盟和北約的現有聯盟內進行”。

和匈牙利及其他歐盟國家一樣,意大利承諾繼續效忠美國和北約,但同時它也在尋求偏離西方觀點,使國家利益最大化。聯想到拉費伯爾1992年的文章,正像意大利記者亞歷桑德拉•博基所強調的,華盛頓看來並不能完全主導歐洲的外交政策。事實上,歐洲是中美貿易戰的一個戰場。儘管美國的對手已經變了,但與冷戰時期一樣,歐洲的依賴關係再次左右着世界事務。拉費伯爾的擔憂持續到了21世紀,而且這種擔憂比最初的預料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