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中國央行悄無聲息的革命

2019-03-11

15年前,前美聯儲副主席、長期擔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的艾倫·布林德寫了一本關於央行變革的著作《靜悄悄的革命》。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些國家央行改變長期以來行事隱密和出乎意料的傳統,逐漸轉向公開交流和透明。借用布林德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中央銀行開始通過對話“走向現代”。

美聯儲在世紀之交的時候正朝這個方向緩慢行進。它最終在1994年開始宣布利率決策,從2000年開始定期發佈新聞稿(儘管直到2011年才定期舉行新聞發佈會)。這些變化反映了央行官員對短期政策性利率變化如何通過預期和市場定價影響經濟的新認識。

如今,中國人民銀行也經歷着悄無聲息的變革。與美聯儲一樣,中國央行正在變得更具溝通性。但北京真正的革命在於匯率政策,中國人民銀行正越來越多讓市場力量決定人民幣幣值。這兩項進展都值得歡迎。

中國人民銀行的溝通聯繫攻勢與2018年3月被任命的新行長易綱有很大關係。上月,該行舉行首次吹風會,解讀最新經濟和貨幣數據。易綱本人也主動解釋其政策決定,特別是他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三支箭”政策組合。這位行長偶爾還會對股市波動發表看法,儘管這種干預可能引起央行守舊者的質疑。

另一個重要動作是中國人民銀行今年1月推出全新英文網站。之前它的中文網站只有約2%的內容提供英文版,這讓外國投資者抱怨不公。銀行新英文網站幾乎涵蓋政策的所有主要方面,從公開市場操作與決策,到行長的講話和活動。例如,它詳細登出了易綱去年12月在清華大學就中國貨幣政策框架發表的演講,以及演講的英文原版PPT,這家網站甚至沒有提供中文版。

雖然公開的溝通聯繫確實重要,但中國人民銀行日益靈活的匯率政策更具變革性。2015-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曾消耗約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對抗人民幣貶值。現在它不再經常干預外匯市場,也不再有匯率目標。

這種靈活性進入2018年以後日益明顯。人民幣兌美元在去年2月達到6.26峰值後,一路下滑到10月底的6.97,跌幅達10%。(此後開始回升,目前約為6.70。)

2018年人民幣兌美元從峰值到低谷的波動,與特別提款權其他貨幣大致相當:歐元為10%,日元為9%,英鎊為13%。與此類似,人民幣去年的日波動率達4.3%,約為其他四種特別提款權貨幣(包括美元)波動水平的70%。這也是人民幣第一次比新加坡元更不穩定。

儘管(或由於)有雙邊匯率波動,人民幣兌多種貨幣仍基本保持穩定。中國外匯交易系統指數(24種貨幣籃子)年初和年末均在95上下,而且這是在幾乎沒有央行干預情況下發生的。就連美國財政部也在2018年10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人民銀行過去一年的直接干預是“有限的”,國有銀行的外匯出售也是“適度的”。

靈活的匯率在兩方面發揮着自動穩定器的作用。首先,它作為安全閥對資本流動和全球需求做出回應,並減輕壓力。間接而更根本的是,由市場驅動的匯率讓中國人民銀行有更大空間運用利率和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如存款準備金率,來幫助穩定經濟,進而又穩定了人民幣。

關於這方面的證據,讓我們再回顧2018年。雖然美聯儲年內四次加息,但中國人民銀行除3月份加息5個基點,實際上四次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作為針對性反周期寬鬆政策的一部分。儘管有這些下調,人民幣卻未像一些人預期的那樣自由落體般貶值,目前對美元匯價與2017年12月中旬基本持平,當時是中國人民銀行最後一次緊跟美聯儲加息5個基點。

隨着人民幣日漸成為雙向浮動貨幣,市場預期也在相應調整,對人民幣單向押注的風險似乎要比從前大得多。比較起來,重拾中國人民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常規做法則會導致不穩定。如果政策制定者不允許匯率有調整,他們就要冒外匯儲備螺旋式減少、信心下降和恐慌情緒上升的風險。

布林德2004年描述的悄無聲息的革命正在北京發生。中國人民銀行在溝通聯繫和匯率政策上固然還有極大改善空間,但到目前為止它取得的進展不僅對中國決策者,對各國決策者來說也是好消息。

(本文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China's Quiet Central Banking Revolution”(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