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在貿易戰與談判中重塑中美關係

2019-02-26
b.jpg

中美貿易戰的重要轉折點,是去年12月G20峰會期間兩國元首達成90天“休戰共識”。這一共識引領中美朝着化解矛盾的方向前進。自2018年2月至今,中美共進行了七輪高級別經貿談判,如此高頻度的密切磋商意味着當前的中美貿易戰正進入關鍵階段。

二戰以來規模最大、涉及3600億美元商品的中美貿易戰已經開始顯現後果。WTO最新數據顯示,當前全球貿易增長指標為2010年4月以來最弱,一系列警示信號已經出現:出口訂單下降、國際航空運輸量下降、汽車製造和銷售下降、電子元件等的貿易額均出現下降。在全球經濟共振復蘇減弱情況下,中美緊張關係對當前及未來全球經濟影響的邊際效應會急劇放大,嚴重衝擊全球生產鏈、價值鏈以及全球貿易體系的運行。

中美經貿關乎世界的現在和未來,中美經貿關係的良性發展對兩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穩定、增長及繁榮具有特殊重要性。經貿關係與軍事、安全和戰略等“硬政治”不同,它天然帶有合作特徵。從相互依存度看,中國每年約有1/5的產品銷往美國,而美國總進口中約有22%的產品來自中國。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的7311項商品中,大量商品嚴重依賴中國,部分商品甚至中國是唯一的進口來源。中美經濟無法徹底“脫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美以及全球都有讓貿易戰偃旗息鼓的內在驅動和利益訴求。

從中美經貿磋商釋放的信號來看,談判的焦點已經發生了轉向,從最初的貿易逆差問題轉向強制性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開放、政策性補貼等結構性問題,中美經貿談判議題的廣度和複雜程度也超出以往。短期不必悲觀,長期不可過於樂觀。當前,貿易不平衡問題的加強使得中美簽署諒解備忘錄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然而雙方要最終達成全面一致的框架協議仍存較大難度。

一方面,中美雙方的期待和衡量標準並不對等。美方對中國開放市場的承諾仍然抱有懷疑,中方則懷疑美國的目的並非公平貿易。雙方對於“開放市場”的承諾似乎很難達成根本一致,在結構性問題和執行方面也仍存很大分歧,而這些結構性分歧的背後則是中美規則的差異及經濟發展模式的競爭。

另一方面,貿易之爭存在演變為長期博弈的風險。當前中美正進入一個“更具競爭性時刻”,這種競爭緊張關係覆蓋各個方面,不僅在經濟領域,還將出現在軍事、地緣政治、高科技等領域,從而使貿易之爭演變為一種長期博弈。從當前美方希望中國政府對與美國有競爭關係的先進制造業投資(包括飛機製造、半導體、人工智能等)加以限制,並有意設置高科技屏障來看,橫亘在中美之間最大的風險恐怕是被外界解讀的中美陷入“科技冷戰”的漩渦。

3月1日(特朗普暗示有可能推遲)將成為貿易戰停戰還是升級的最後期限,未來中美經貿關係何去何從?就長遠而言,中美需要對兩國關係共同給予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明確定位,形成處理問題的標杆和基準,確保兩國關係不出現根本性、方向性的逆轉。談判和協議解決不了中美之間的所有問題。中美需要對這一世界上最重要,但也是最複雜、最難駕馭的雙邊關係進行重新定位。

應在貿易戰與談判中重塑中美關係。然而,這種關係是克林頓時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或是特朗普政府定位的“戰略競爭對手關係”,還是中國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選擇和平競賽,還是選擇全面對抗?無論如何,中美都應該是競爭性博弈,而不是雙輸的對抗性博弈。中美依然需要把經貿關係視為最重要的共同利益加以維護和鞏固,在涉及各自核心戰略利益底線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戰略穩定框架,推動中美關係由向建設性合作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