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鍾焰 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戰略與國際學部資深研究員

淺議中美貿易摩擦背後的中美競爭戰略

2018-10-19

中美貿易嚴重失衡是特朗普挑起貿易戰的直接原因。美方要求中國降低美對華貿易逆差1000億美元,進一步開放市場。根據中方統計,2017年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2758億美元,佔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65.3%;而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3752億美元,佔美國貨物貿易逆差的46.3%,高於排第二位至第九位的八個國家之和(44%)。這就直接導致出現了“美國在中美貿易中吃了虧”,“美國重建了中國”的論調。其實這些論調從本質上違反了自由貿易的基本理念。自由貿易的基礎是比較優勢和互利共贏。中美之間的貿易之所以增長迅速,是因這契合了中美兩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構性需求。中美之間的貿易往來為中美兩國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中國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中美基於兩國經濟結構比較優勢的貿易往來促進了美國的經濟增長,降低了美國的的通脹水平,促進了美國的產業升級。美國跨國公司通過整合兩國要素優勢提升了國際競爭力,為美國企業創造了大量商機和利潤。中美兩國通過雙邊貿易往來共同創造實現了兩國巨大的經濟利益,共同促進了兩國經濟發展,這裡不存在誰占誰利益的問題,只有誰利益分配更多些的問題。

那麼美國的貿易逆差就能實際反映中美在雙邊往來中的真實貿易利益分配狀況嗎?並非如此,首先中美貿易統計存在明顯差異,2017年二者相差近1000億美元,美國官方統計的對華貿易逆差每年都被高估了20%左右。美國官方將香港的轉口貿易籠統計入中美貿易總額,但這其中實際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中國並非這些貨物的真正出口國。而在統計美國對中國進出口時,美國官方按離岸價格計算出口額,而按到岸價格計算進口額,這使得裝卸、運輸和保險等費用被雙倍計入了中美貨物貿易逆差。此外,在美國對中國出口貨物的統計中,並未將通過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台灣、香港、澳門地區以轉口貿易形式間接賣給中國的商品計算進去,這樣一進一出,大大高估了美中貨物貿易逆差。其次,現行的原產地貨物貿易統計辦法誇大了美中貨物貿易逆差。在生產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國公司在全球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進行戰略布局,中國作為“世界工廠”,通過加工組裝方式加入參與到全球價值鏈中去,獲得的利益僅為加工組裝的增加值,而現行原產地貨物貿易統計辦法卻將商品總值計入中國出口額。外商在華直接投資的貿易轉移效應更是擴大了美中貨物貿易逆差,外資從母國或其他第三國地區進口原材料、中間品或關鍵零部件,在中國加工製作成最終產品後出口美國,這實際是外資企業母國對美出口,卻被計為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由此可見,單純以美中貿易逆差來衡量中美貿易利益分配狀況是不合理不科學的。實際的中美貿易利益分配狀況應綜合考慮採用更科學的全球價值鏈貿易增加值評價法評估,同時綜合考量美中服務貿易利益分配。事實證明,中美貿易的利益分配真實情況並不如美中貨物貿易逆差所反映的那樣失衡,相反美中貿易額的不斷增長恰恰反映了美中貿易關係、經濟結構和產業鏈的高度互補、互利和平衡性。

美國政府當前之所以拿中美貿易關係說事,關鍵在於美國一直把自由貿易做為一項重要的國家政策工具運用於美國的國家戰略實踐。過去美國產業競爭力強盛時,美國強調自由貿易和雙向開放市場,實際是以不平衡的產業競爭力為依託擴大美國經濟和企業的優勢影響力。而一旦競爭對手的產業技術和市場競爭力上升構成對美國產業和企業的挑戰,美國又會舉起公平貿易的旗幟,綜合性運用行政、立法、金融等手段來阻止競爭對手在雙邊市場上獲得對美國企業的競爭優勢。當年日美貿易戰的緣起就是日本的產業進步構成了對美國經濟的全面挑戰,美國為此發動了一場前後跨度達近30年的“公平貿易戰爭”,維持了對日本的全面經濟優勢。今天中國經濟發展的規模和技術進步的速度也使美國感到日益不安,特朗普發動中美貿易戰的目的絕不只是簡單地減少美中貿易逆差,他是美國傳統經濟發展理念的信徒,認為自由貿易的目的在於促進本國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的發展,這既能增加國家稅收,又能推動技術進步和企業競爭力的增強,並促進國民充分就業。如果自由貿易達不到這樣的目的,那就不如棄之如敝履。他現在舉起公平貿易的大旗發動中美貿易戰,實質目的是全面壓制中國經濟競爭力的快速上升,強化美國的長期戰略競爭力優勢。其核心抓手有兩點,一是通過製造中美經貿關係的不穩定預期吸引更多在華外資企業轉投第三國或直接去美國投資,二是以公平貿易和自由市場經濟原則為理由削弱中國政府支持本國產業技術發展的能力。與日美貿易戰不同的是,鑒於中國目前的國際戰略地位遠高於當時的日本,因此為確保美國對華競爭戰略的成功,美國將超越美中雙邊範圍以及貿易摩擦領域,在全球性國際經濟組織和更廣泛的經貿科技文化領域開展與中國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