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鍾偉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開放社會改變中國,改變世界

2018-04-24
b.jpg

從2018年3月下旬開始,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令全球矚目,人們不安地看到全球化有可能遭遇單邊主義的挑戰。解決問題的答案何在?在於堅持全球化和開放社會。

在博鰲論壇2018年年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旨演講中宣布了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表示開放共創繁榮,創新引領未來,中國願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為世界發展貢獻更大動力。

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也影響了世界。在過去的40年中,中國所取得的經濟成就尤為突出。一是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第一大工業國、貨物貿易國和外匯儲備國。過去40年,中國GDP年均增長高達9.5%,進出口額年均增長更高達14.5%。二是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廣大中國國民和區域經濟。中國過去40年有7億多人告別了貧困,這既是中國人自強不息、勤勉勞動和創造的結果,也是開放社會和多邊機制給中國提供發展機遇的結果。

中國清醒地知道,一是中國並不富裕,2017年底中國人均GDP為8800美元,僅為美國的約1/5。因此,中國外貿從業人員的就業崗位只會向東南亞周邊經濟體分流,並不可能迴流至美國的“銹帶”;二是中國整體外貿順差不大,目前中國經常項目順差與GDP的佔比僅為1.4%,比許多發達經濟體和資源經濟體小得多;三是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可能需要彼此相互擴大開放,中國輸美主要產品以機械、電器設備和手機電腦為主,其次是中國傳統的服裝玩具鞋類等,前者大多是外資跨國公司在華加工供應鏈的一環。美國對華出口則以農產品、肉類、木材、紙張、皮革等為主,這可能折射出美國對華出口的主動設限較多。中國持有約1.17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這說明中國又將貿易順差通過資本項目迴流到了美國。

中國從開放社會中得益,對全球化做出貢獻。中國對國際規則的遵守,並不是合則用,不合則避的機會主義態度。中國認為時代的主題仍然是和平、創新和發展,而不應是衝突、孤立和逡巡不前。中國連續多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成為穩定世界經濟的壓艙石。特別是在遭遇經濟危機時,無論是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是2008年的次貸危機,中國都以自身穩定匯率、穩定增長和穩定進口等負責任的舉措,為全球經濟走出危機做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在擁抱世界方面付出諸多努力。一是就關稅而言,中國加入WTO之後不斷主動降低關稅,目前WTO成員國的平均關稅稅率約為6%,中國與此接近,但和發達國家的整體關稅稅率相比,在汽車、船舶和飛行器領域仍需努力。中國也在考慮加入WTO的政府採購協定。二是在知識產權的保護領域,根據國際知識產權保護聯盟的研究,在其觀察的127個國家中,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排第52位,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並在持續進步中。同時美國企業在華獲批專利數也在迅速增加。三是中國的營商環境仍需持續改善,目前在世界銀行公布的營商環境中,中國的國際排位約在第90位。中國將加速落實外商“准入前國民待遇”和制定外商在華投資負面清單制,讓中國始終是跨國公司投資和運營的樂土。四是美方關注的“中國製造2025”,其詳細內容和中國大部分中長期規劃一樣,早已公之於眾,這和一些歐洲國家的設想很類似。

作為消費大國的美國,和作為儲蓄大國的中國,平衡彼此貿易的渠道其實很多,既有相互擴大市場准入,中方主動增加進口,美方弱化出口限制,更有雙邊投資協定的加速達成,和保護知識產權領域的共同合作等。這需要開放的胸襟和智慧。

開放社會給中國帶來了全方位的長足進步,中國珍惜和維護既有國際秩序。中美交往日益深化,現在每年有500萬中國人到美國旅行訪問,中國在美有35萬留學生。同樣,美國企業在中國每年銷售收入超過6000億美元,在華有2.4萬美國留學生。平均不到7分鐘,就有一架穿梭於中美之間的航班在對方機場降落。毛澤東說過,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習近平在博鰲說,對外開放的大門中國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在筆者看來,少些牢騷,多些眼光,對中美雙方和全世界都有利。

如果說過去40年中國選擇了敞開胸襟擁抱世界,那麼在當下和今後,面對不可逆轉的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中國這個血液中已流淌着開放基因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仍將繼續這樣走下去。謂予不信,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