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中國將以全面開放的主動姿態平衡中美經貿關係

2018-01-23
S3.jpg

2017年中美經貿關係兜兜轉轉,一波三折。從年初兩國元首的海湖莊園會晤,到建立中美全面經濟對話等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啟動中美百日經濟計劃,再到特朗普總統訪華,應該講,中美高層及各級別交往比較頻繁,也給中美經貿合作帶來有目共睹的成果。

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摩擦”仍是干擾中美經貿關係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特朗普就任以來美方已經發起了79起“雙反”調查,我們並不願意看到中美貿易摩擦呈現常態化與高頻化趨勢,事實上,包括“301調查”在內的單邊制裁也有悖於雙方共同利益。近期,特朗普總統發佈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等國視作美國的“競爭對手”。而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的2016年中國進出口500強,前50名有32家是外資企業。2016年上半年中國進出口貿易中,外資企業佔據中國進出口總額的45.5%。跨國公司與中國市場已經“互為你我,深度交融”。

中美作為全球重要系統性經濟體,客觀上構成了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礎。IMF指出,中國增長轉強與特朗普新政,將提振去年和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長。根據IMF預測,2017年全球GDP增速為3.5%,其中中美GDP增速為6.7%和2.1%,兩者合計貢獻了全球增速的四成以上,不僅彼此互為系統重要性夥伴,也對全球產生系統性的影響力。

中美貿易摩擦的關鍵點還是在貿易平衡和“對等貿易”上,但事實證明,“中美失衡”是被誇大和誤讀的。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逆差國,美國貿易逆差並非源自中國或任何國家的貿易傾銷,而是源自美國長期以來的結構不平衡。這種不平衡背後的原因複雜,不僅與美國國內經濟結構和產業政策選擇有關,也與全球產業“消費國-生產國-資源國”分工以及全球價值鏈密切相關。

經濟全球化深度發展到今天,有關雙邊貿易的傳統統計方式面臨挑戰,並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狀況。全球產業鏈的形成與發展,國際直接投資的大規模增長,使跨國公司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比如,許多美國跨國公司的產業鏈已經全球化,如果不按原產地原則,不按全球產業鏈或價值鏈的思路去統計分析,很難說清楚雙邊或多邊的貿易往來。

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顯示,跨國公司主導的全球價值鏈佔全球貿易的80%。中國加入WTO以來,美國跨國公司主導中國加工貿易也成為價值轉移和貿易利益的主要獲利者。一項資料表明,如果扣除跨國公司關聯交易,美國貿易逆差將下降2/3,對華逆差下降30%。另外,全球服務業貿易快速發展的今天,中美之間的貿易平衡問題很難衡量準確。其中跨國公司以“商業存在”方式進行的貿易就不在傳統貿易統計之列,由此產生的巨大差距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

事實上,以糾正“貿易逆差”為目的的貿易政策並不利於美國根本利益。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中美又都處於變革的重要時期,既互為市場,又互為合作夥伴,中美經貿關係並非只“競”不“合”,而且合作遠大於競爭,合作潛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中國仍然是全球潛力最大的投資市場。同時,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消費人口規模,未來也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所以對美國高品質的商品和服務都有很大需求,這也有助於推動中美之間的商貿往來。

中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態度是明確的。近年來,中國政府先後設立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以制度創新引領市場開放。“全方位開放”、“全面開放”意味着開放的範圍擴大,領域拓寬。前不久,中美簽署的總金額超過2500億美元的商業合同和雙向投資協議中,就包含能源、製造業、農業、航空、電氣、汽車等多領域。中國將按照自己擴大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大力推進金融、教育、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

十九大之後,中國更加積極主動地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將會以更加開放的心態迎接全球化和貿易投資自由化,會在以開放促結構性改革、以開放促高質量發展上做文章,包括完善擴大進口的財稅政策和金融政策,改善貿易投資便利化條件,大力改善營商環境,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致力於打造國內外開放統一的大市場等等。目前,2017年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在2015年版基礎上繼續大幅放寬外資准入限制,將原有93條限制性措施壓縮到了63條。

當然,由於中美兩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兩國政府的監管方式存在差異,雙方有必要通過繼續積極推進中美雙邊投資對等談判。雙方需要逐步消除投資壁壘和各類投資歧視性政策,實行開放的投資政策以及公平公正地對待所有投資者,共同致力於改善投資環境、國家安全審查、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提升規則透明度與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