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趙天一 紐約大學紐約校區華盛頓廣場在讀碩士研究生

互聯網管控及對在華外企的影響

2017-10-30
S1.jpg

中國政府對境內互聯網無孔不入、日益增強的控制,或許看起來與其宣揚的歡迎大規模外國投資政策相左。然而,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發佈的2017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中國依然位列全球第三大外國直接投資(FDI)接收國。桑坦德銀行(Santander)2016年的數據顯示,中國最大外國直接投資來源為製造業(43.2%)和房地產業(20.9%)。

據新華社報道,2017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將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進一步向外國投資開放市場。雖然政府宣稱要擴大對外開放,但中國依然以大規模的深度網絡管控和審查機構著稱。然而,中國政府實施的互聯網審查是以務實的方式進行:僅針對政治敏感內容,而非給企業設置壁壘。這促進了對華投資的外國企業與負責管理互聯網事務的中國工信部的共存。

1978年由革命家、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引領的經濟改革,標誌着中國前所未有地向世界經濟敞開了大門。本着擁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自國民黨統治時代以來,中國政府第一次允許並大力鼓勵外國投資進入中國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國有企業與開放的市場經濟共存,中央計劃與市場機制相結合,而根據《人民日報》2005年的一篇報道,這令中國經濟自鄧小平改革開放時期以來增長了十倍。

不幸的是,向外國企業開放市場並未轉化為開放互聯網。互聯網審查在1994年中國內地首次引入互聯網起就開始同步實施。與世界其他地方一樣,互聯網迅速成為普通民眾重要的通訊工具和交流思想的公共空間。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6年的數據顯示,高達50%的中國民眾接入了互聯網。而該中心2017年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由於中國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國,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聯網用戶,總數高達7.51億。

對於在華投資的外國企業來說,它們的商業運營無法離開互聯網。但即便能夠接入互聯網,也並不意味着擁有完全的互聯網自由。根據新華社的報道,中國的互聯網審查針對“封建迷信、色情、暴力、賭博及其他有害信息”。但有證據表明,中國同時也針對網絡上的其他內容實施審查,尤其是那些批評政府或給政府造成負面影響的內容。因此,一些主流媒體網站因潛在的敏感內容而在中國內地遭到屏蔽,包括Facebook、Twitter、谷歌及其他一些知名國外新聞媒體。幾家中文網站也無法逃離審查的命運。雅虎台灣和雅虎香港以及中文維基百科都在中國內地遭到審查。

在無法保證中國將擁有一個穩定、開放的互聯網環境的同時,外國企業認為當前的情況正在“惡化”,尤其考慮到中國開始禁用VPN(虛擬專用網絡,用來幫助用戶規避國內互聯網管制的工具)。在北京生活20多年的企業高管詹姆斯•麥格雷戈告訴《南華早報》,“對在華外國企業來說,眼下或許是我經歷過的最煩心、最不痛快的時刻”。在中國對VPN實施封鎖以前,互聯網用戶可以在應用程序商店下載並安裝VPN軟件。但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中國政府開始加緊對互聯網實施前所未有的管控。反網絡審查組織GreatFire.org和路透社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初,有近1/4的網站、域名、加密網站、搜索引擎和IP地址被封。

封鎖VPN給在華外國企業造成了直接影響,全球訪問量最大的網站中有25家在中國內地被屏蔽。自2013年以來,美國貿易官員首次指出,中國的網絡審查是阻礙中美兩國貿易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而路透社的報道顯示,中國美國商會在最近發佈的報告中指出,“受制於投資限制、安全管控和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中國美國商會成員在“中國的通訊和互聯網領域”面臨著“嚴峻挑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邁克爾•費羅曼大使聲稱,中國的互聯網管控正在“傷害互聯網網站以及依靠網站進行企業運營的用戶”。

一些跨國公司已經決定,調整公司運營以適應中國日益嚴苛的網絡環境。作為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駐華外國企業之一的蘋果公司,就展現出了與中國政府合作的意願。今年7月,蘋果中國區應用商店下架了全部VPN程序。根據CNBC的報道,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將該公司戰略形容為“很顯然,我們本不願下架任何程序,但正如我們在其他國家所做的那樣,無論公司在哪裡運營,我們都會遵守當地的法律”。

其他公司是否會步蘋果後塵值得商榷,因為這畢竟需要一家想要獲利的外國企業真心承諾遵守中國的意識形態政策。事實上,很多外國企業在儘力適應中國市場前就被“遞解出境”了。一家總部設在中國的外國企業老闆理乍得•羅賓遜對《南華早報》記者說,中國的網絡管制傷害的是那些依賴VPN進行商業運營的中小型外國企業。他解釋說,“大型企業在中國可以安枕無憂,因為它們可以負擔得起直接接入海外服務器”。

在1998年啟用“金盾工程”(即“長城防火牆”)以前,中國立法機構出台了三項法規,管控互聯網內容並為互聯網用戶提供指導。雖然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中國曾一度放鬆了網絡監管,但自那以後,中國政府通過立法手段一直在不斷更新並加強對互聯網的控制。媒體研究學者趙靳秋認為,中國政府是在以一種務實的方式實施網絡審查。在論文《當代中國互聯網管理掠影:審查、盈利與責任》中,趙靳秋指出,“在'謹慎開放'原則指導下,政府一方面尋求從全球信息開放帶來的經濟優勢中獲益,另一方面則試圖防範信息開放給社會價值和國家統一帶來的有害影響”。換句話說,中國政府認為網絡管控是為外國投資者創建穩定營商環境的有效工具。雖然中國的網絡審查日益升溫,但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在2016年依然增長了2.3%,而就在同一時期,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出現了下滑。

外國直接投資不是中國政府實施網絡審查的目標所在。相反,中國一直在反覆強調歡迎外國企業來華投資。在今年瑞士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演講中大力維護全球化進程,而中國國務院也在1月發佈了《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這再一次證明了中國對投資者秉承的開放心態。

中國是一個獨特的例證,因為它挑戰了關於“開放”的西方民主觀念。發軔於1978年的中國經濟改革將中央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導向經濟。然而,這些改革並沒有為中國創造出一個包容的環境。相反,改革一直在強調某種程度的排他性。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一句著名的話成為中國開放政策的核心:“窗子打開了,難免會有蒼蠅飛進來。”

正如理乍得•羅賓遜所說,外國企業或許需要為“直通海外服務器”做足預算準備。雖然中國市場看起來似乎難以捉摸,但對於很多外國投資者來說,中國依然是一個獲利豐厚的市場,尤其是考慮到中國擁有的穩定政治環境和龐大人口基數。與互聯網審查相比,經濟考量在外國投資者的決策過程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與中國市場可以為外國投資者帶來的巨大財富相比,無法登陸Facebook和Snapchat的損失實在是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