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機制合作

2017-05-19

三年來,隨着“一帶一路”建設的落實與深化,以及被納入第71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的第A/71/9號決議,“一帶一路”已成為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發展共同體的全球新倡議。從發展願景看,未來需要着眼於構建“一帶一路”多邊投資框架,進行貿易規則體制的重大制度與規則創新,這不僅將為促進中國產業轉型與升級提供機遇,也勢必推動新一輪全球貿易和新型全球化的繁榮增長。

S4.jpg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53個國家直接投資145.3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8.5%;我國企業對相關61個國家的新簽合同額為1260.3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1.6%;完成營業額759.7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47.7%。然而,雙邊/多邊/諸邊投資規則與框架尚處於空白,未來需要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多邊投資框架體系逐步落地,尤其是設立非歧視性待遇與“負面清單”的投資新規則。

在宏觀經濟政策領域,要儘快消除“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不同貿易政策造成的“政策壁壘”,積極推動標準、規則、法規對接的一體化機制建設。由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還處於起步階段,各方面的橫向銜接和溝通還不夠通暢,通關和監管都仍在不斷探索之中,因此實現區域監管一體化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和領域。

從長遠發展看,以規則為主導,構建高標準高質量的“一帶一路”自貿區網絡是大勢所趨。為促進“一帶一路”區域貿易暢通,必須加強區域各領域、各方面、各層次的密切合作,如國際間的雙邊和多邊合作、中國國內各部門的橫向合作等。在貨物貿易、投資保護、原產地規則、海關手續、貿易救濟、檢疫措施、技術壁壘、知識產權、政府採購、勞工與環境、臨時入境等不同領域,要作出合理合情的制度安排,推動貿易便利化。同時,亞歐應更好地對接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技術標準,打通基礎設施骨幹通道。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有助於降低交易成本、促進要素的跨境流動、拓寬貿易投資的範圍、深化市場分工、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目前,中國在建自貿區20個,涉及32個國家/地區。其中,已簽署實施自貿協定12個,涉及20個國家/地區,它們分別是中國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蘭、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冰島和瑞士的自貿協定,內地與香港、澳門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以及大陸與台灣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另外還有中國與澳大利亞、海灣合作委員會(GCC)、斯里蘭卡和挪威的自貿協定,中日韓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係(RCEP)協定,以及中國-東盟自貿協定(“10+1”)升級版等。未來,將逐步形成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區域、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並最終建成“一帶一路”自由貿易區。

此外,還應深化“一帶一路”區域金融合作,打造貨幣金融合作網絡。利用亞投行、絲路基金的平台優勢,以及國開行、進出口銀行的資金優勢,積極推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邊金融合作,全面完善“一帶一路”框架內人民幣清算制度安排,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的務實合作。應通過建立更順暢的資金流動機制與通道,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各類新興多邊開發金融機構,搭建全球長期金融支持的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