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斯蒂芬·羅奇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

全球增長——依然中國製造

2016-09-06

誇大中國減速的焦慮不絕於耳,但中國經濟仍然是世界GDP增長的最大貢獻者。對於以失速速度蹣跚前行的全球經濟而言——如果再來一次大衝擊,恐怕就無法避免再次陷入衰退了——這一貢獻無比重要。

S3.jpg

一組數據說明了這一點。如果2016年中國GDP增長達到6.7%——與政府官方目標一致,略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測6.6%——則中國將為世界GDP增長貢獻1.2個百分點。目前,IMF 預測今年全球增長僅為3.1%,這意味着其中中國的貢獻接近39%。

如此比重令其他主要經濟體汗顏。比如,儘管人們廣泛讚揚美國穩步復蘇,但其2016年增長率預計只有2.2%——只能為世界總GDP增長貢獻0.3個百分點,或者中國貢獻幅度的四分之一。

僵化的歐洲經濟預計只能給世界增長帶來0.2個百分點,日本恐怕連0.1個百分點都達不到。事實上,中國對全球增長的貢獻要比所有所謂的發達經濟體的貢獻之和(0.8個百分點)高出50%。

此外,沒有發展中經濟體對全球增長的貢獻可以與中國相比。印度GDP預計今年將增長7.4%,比中國快0.8個百分點。但中國經濟佔世界產出的整整18%(以購買力平價衡量),是印度的7.6%的兩倍多。這意味着今年印度對全球GDP增長的貢獻可能只有0.6個百分點——只有中國預計貢獻幅度1.2個百分點的一半。

光廣泛地看,預計中國將佔所謂的金磚國家(大型發展中經濟體集團)總增長的整整73%。印度(7.4%)和南非(0.1%)的貢獻將被俄羅斯(-1.2%)和巴西(-3.3%)所抵消。剔除中國的話,2016年金磚國家GDP預計將只有3.2%。

因此,不管你如何剖析,中國仍然是世界主要經濟引擎。誠然,中國經濟較1980—2011年間平均每年10%的增長已經大幅放緩。但即使在從“舊常態”轉為中國領導層所謂的“新常態”後,全球經濟增長仍然嚴重依賴中國。

S4.jpg

長期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增長動態有三個重要影響。

首先也是最顯而易見的是,中國增長的持續減速對於疲軟的全球經濟的影響要比後者以接近3.6%的趨勢增長率增長時的情況大得多。剔除中國的話,2016年世界GDP增長將在1.9%左右——遠遠低於常常伴隨全球衰退的閾值2.5%。

第二個影響與第一個有關,即人們廣泛擔心的中國經濟“硬着陸”將帶來災難性的全球影響。中國GDP增長每下降一個百分點,都將直接拉低近0.2個百分點的世界GDP;若包括對外貿易的溢出效應,總全球增長影響將在0.3個百分點左右。

將中國硬着陸定義為當前6.7%的增長率下降一半,則其直接和間接總影響將是全球總增長下降一個百分點左右。在這個情形中,世界將無法不免又一次大衰退。

最後(更有可能只是我的觀點),中國經濟成功再平衡也會帶來全球影響。如果中國GDP的組成要素繼續發生改變,從製造業拉動的出口和投資轉變為服務和家庭消費,那麼世界將大受裨益。

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內需有可能成為中國主要貿易夥伴出口拉動型增長的重要源泉——當然,一個前提是其他國家能自由開放地進入快速擴張的中國市場。中國成功再平衡的情形有望以新的重要總需求源提振全球需求——這對於停滯的世界來說是一針強心劑。也許我們不應該忽視這一可能,因為全球貿易爭論正在受到政治壓力。

總而言之,儘管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美國、歐洲和日本身上,但中國仍然是當今疲軟的全球經濟的王牌。中國硬着陸將是災難性的,但成功的再平衡將是不折不扣的提振。因此,可以斷言,中國才是全球經濟前景的決定性因素。

S5.jpg

最新月度指標表明,中國經濟已經穩定在2016年上半年所報告的6.7%的增長附近,但下半年仍然阻力重重。特別是,私人部門固定資產投資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性可能加劇去槓桿、外部需求持續低迷以及房地產周期由盛轉衰所帶來的壓力。

但是,和政策空間嚴重受限的主要發達經濟體不同,中國當局有足夠的空間調整以支撐經濟活動。與一直在短期周期性壓力和長期結構改革之間權衡的主要發達經濟體不同,中國完全有能力同時解決這兩大挑戰。

只要中國領導層能夠保持這一多維度政策和改革重點,疲軟且依舊脆弱的全球經濟就可能受益。世界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成功的中國。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Global Growth – Still Made in China(2016-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