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牛犁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

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2015-05-18
ID1549(economy).jpg

2014年,中國GDP達到10.4萬億美元,經濟總量首次跨越10萬億美元大關,約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3.4%,相當於美國經濟總量的59.5%。同時,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較好地完成了就業目標,物價水平溫和上升,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但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整和分化、產能過剩化解緩慢、地方政府債務負擔重、企業融資成本高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一些新的問題又開始出現,通貨緊縮隱憂顯現,財政和金融風險開始暴露,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面臨的六大問題如下:

一是房地產市場繼續調整和分化。中國房地產行業總量大、產業鏈條長、涉及範圍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過去五年,房地產投資年均增長22%左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1.5個百分點左右。目前,大多人認為中國住房年需求峰值約為1200萬-1300萬套,並在2013年基本達到,2014年以來房地產市場進入量價齊跌的調整期。根據國際經驗和房地產周期變化規律,房地產調整期一般需要3-5年。預計中國房地產市場將進入中長期調整階段。

二是產能過剩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中國製造業過剩產能呈現行業面廣、絕對過剩程度高、持續時間長等特點。雖然部分落後產能正在逐步淘汰,但是新增產能仍然較多,甚至超過已淘汰產能,使得過剩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緩解。本次工業品價格的下跌表明,中國產能過剩不是需求不足引發的,更多地是體制機制改革滯後的結果。大量資源固化於產能過剩行業,抑制了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發展。

三是財政金融風險有所上升。經過幾年的大量舉債,地方政府進入償債高峰。與此同時,在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放緩的情況下,要穩定經濟增長就只有增加政府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但是,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嚴控和規範地方政府債務,使基建投資來源渠道受到抑制。與房地產調整、產能過剩、政府性債務相關的金融產品違約風險開始暴露,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壓力增大,實體經濟的問題開始向財政金融領域傳導。這些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傳導,加大了經濟下行的壓力,也導致財政金融風險上升。

四是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產能過剩行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缺乏利率彈性部門的巨大資金需求拉高了資金成本;房地產市場回調和部分理財產品違約風險上升,導致金融機構和企業流動性偏好提高;銀行理財產品、電子金融等金融產品及影子銀行等市場化融資渠道分流了部分資金。金融資本“避實就虛”,貨幣市場短期利率水平降低不能有效傳導到資本市場,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嚴重影響民營投資意願與中小企業生產活動。

五是通貨緊縮風險上升。截止2015年2月,中國工業品價格已經連續36個月下跌,超過了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連續31個月下跌的紀錄。除了產能過剩影響價格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也成為重要影響因素。計量經濟模型測算表明,2014年國際原油、鐵礦石、有色金屬、農產品價格下跌導致中國PPI下跌1.3%,佔全年降幅的68%,導致CPI漲幅放緩0.6%。同時,電商等新的商業模式也大大降低了商品的價格。此外,資金大量流入股市也帶來資產價格波動。而且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日益增強,服務價格仍保持穩步上漲。因此,當前中國雖未進入通貨緊縮,但存在明顯的通縮風險。

六是就業質量不高問題顯現。雖然從數量上輕鬆完成了全年1000萬人的就業預期目標,但是就業的質量仍然不高。一是許多農民工在城市的非正規部門就業,就業權利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二是部分製造企業開工不足,但因招工難不會輕易辭退員工,部分工人處於半就業狀態;三是2014年3月起工商註冊登記制度改革,新註冊成立的部分小型服務企業甚至夫妻店並沒有充足的業務,但也計算為創造了就業崗位;四是因製造業經營困難有部分工人頻繁轉換工作崗位,在納入就業統計時面臨重複計算的問題,導致就業人數虛增。

針對上述中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和挑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

-開啟“雙引擎”實現“雙中高”;

-取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惠民生的平衡。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既有助於穩定短期經濟增長,又為加快結構調整和全面深化改革創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