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吳思科 中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TPP:是自貿區還是「經濟北約」?

2015-10-14

10月5日,美國等12個國家宣布完成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各方就協定內容基本達成一致。TPP涉及零關稅、人員資金流動自由化、保護知識產權、改善包括勞動者和環境保護的經營環境、限制國有企業優惠等貿易協定迄今從未涉及的領域,開創並主導了世界貿易協議的新標準。

參與TPP談判的國家有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墨西哥等12個國家,其經濟佔全球經濟總量的40%。若協定最終獲得各國批准,將建成全球最大的自貿區,構建起適應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新趨勢的高標準經濟合作平台,對各國可持續發展、創造就業、推動創新、包容性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TPP由美國主導,其目標一方面是爭奪本世紀全球貿易和投資規定的話語權,另一方面是通過TPP,美國力圖建立由其主導的亞太經濟圈,進一步深刻融入亞太一體化經濟發展進程。例如,協定通過設立全面市場准入標準、原產地規則等高標準的貿易條件,大幅降低了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更有利於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貿易投資。

日前,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奧林·哈奇在公告中表示:“TPP是一生中僅有一次的機遇,美國不應滿足於一個不能為未來亞太地區貿易設立高標準規則的平庸協議。”必須使協議對美國人民有利,並能滿足兩黨的貿易促進授權。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協定談判宣布結束後發佈聲明,公開表示美國不能讓他國書寫全球貿易規則。奧巴馬錶示,TPP將設定勞工和環境保護的高標準,為農民、農牧業者和製造業者提供公平競爭。奧巴馬呼籲國會兩黨支持通過該協定,並透露TPP生效後,各成員國將對美國1.8萬類農牧產品和製成品免除關稅。

對此,多位中國經濟學者表示,作為環太平洋地區的大國,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並不在TPP協議之內,那麼,TPP和正在進行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就在客觀上形成了美國阻滯中國全球經貿影響的“減速制動帶”。

一方面,TPP已經構建出一條“去中國化”的完整產業鏈:上游原材料和礦產資源可以由馬來西亞、汶萊、智利、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提供,中游的製造環節對於韓國、日本、美國和加拿大是強項,下游的銷售環節TPP更創造出國家之間的零關稅。如果在亞太地區美國在資源上利用澳大利亞、智利和加拿大,在高端製造業上與日韓結盟,在低端產業扶持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那麼勢必對中國經濟外貿發展構成很大挑戰。

另一方面,從TPP的金融開放等協議可以看出,TPP建立的是一個以美元為主導的核心金融系統,以此保障未來全球的美元信用。這12國的金融資本將在TPP框架下深度整合,從而互相綁定.這是TPP較其他金融等領域開放的普通國際貿易協議走得更深、更遠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些人看來,多個經濟貿易金融發展要素通過TPP進行整合,美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就能達到了。

其實,中國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路徑十分清晰透明。對內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改革開放、依法治國、從嚴治黨將貫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過程。對外發揮負責任國家的作用,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實行互利共贏方針,承擔與自身實力相稱的國際義務。中美雙方應加深彼此客觀認識,消除猜疑和誤解,超越零和博弈思維,堅定發展中美友好合作發展的信心,直面分歧,真誠溝通,攜手努力,不斷釋放正能量。為應對全球經濟所面臨的多重挑戰,中美兩國應從地區和全球利益出發,藉助規則的力量,共同構建中美新型大國中的經貿關係,努力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雙引擎,成為帶動全球治理改革的雙動力。

構建中美新型大國經貿關係,利及雙方,路在腳下。近期,中美雙方應進一步改善互惠互利的雙邊經貿關係,推進更加開放包容的區域經濟合作,營造激勵創新、開放合作的政策環境,促進兩國在能源、氣候變化、醫療、基礎設施及金融服務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其重要步驟包括:爭取儘快完成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適時啟動中美投資與貿易協定(BITT)的合作研究,條件成熟時啟動談判;美國推動中國加入TPP,中國推動美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中美共同推動亞太自貿區建設,並爭取在2030年前後建成這個全球最大的自貿區。具體建議包括達成高水平BIT,促進雙向投資;促進亞太地區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繼續推進以市場化為導向的金融改革;在能源、環境、醫療、高科技、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方面促進創新與合作;加強農業合作;在網絡和信息安全問題上取得進展等。這些是中美兩國乃至亞太各國的利益和福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