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TPP不代表全球利益

2015-10-22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的世紀,各國的發展都離不開經濟全球化的依託。然而,由於近年來區域貿易協定的巨大擴散,WTO正失去其國際貿易體系的中心地位。然而,各類區域貿易協定並不有利於全球化發展的大趨勢和全球化利益。

美國主導的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取得實質性進展,一個環太平洋12國的貿易圈正在形成。其實,TPP最初起源於四個中小經濟體的貿易協定(又被稱為P4),其成員國均不屬於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且經濟規模和影響力有限。但是,隨着美國決定加入TPP,TPP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型自貿協定,成為一個號稱“高質量的21世紀”自由貿易協議,從而引起全球高度關注。其意義並非在於它所形成的貿易和經濟體量,而在於它代表着全球貿易規則演變的開始,意味全球規則貿易的升級。

TPP不僅將規定取消或降低商品的關稅,還將涵蓋安全標準、技術貿易壁壘、動植物衛生檢疫、競爭政策、知識產權、政府採購、爭端解決,以及有關勞工和環境保護的規定。因此,協定的範圍與深度都超過了WTO協定的規則,而且隨着亞太地區參與國的不斷增多,勢必會形成包括全球主要商品消費市場和供給地的大自由貿易區,可能會對WTO現有框架下的多邊貿易體制及各類雙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形成一種前所未有的新衝擊。

當前,全球貿易秩序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新調整時期。國際貿易規則之爭正成為新一輪全球化博弈的角力點。新一代國際貿易規則演進趨勢是以區域貿易規則創建為基礎,輔以規範某一領域的諸邊貿易規則的發展,通過貨物貿易、投資、服務貿易規則的融合,逐漸形成新的多邊貿易規則。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會更加激烈和隱蔽,自由貿易正轉向規則貿易,全球自由貿易平台轉向區域自由貿易。

然而,不能否認,這種規則之爭仍是美國制度霸權的另類體現。從國際貿易規則演變歷史看,國際貿易規則的構建由主要大國發起,先形成小範圍的核心國集團,再向多邊協定擴展。二戰以來,美國憑藉自身的經濟實力一直在構築其主導的制度規則體系,如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與開發銀行協定所誕生的IMF、世界銀行。可以說,美國憑藉這些制度和規則設計的優勢,完成了大部分由美國主導的“經濟-金融-貿易”體系的基本框架。

近些年來,隨着WTO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僵局,國際貿易投資規則談判進程開始出現新變化,部分協定和談判出現了保護主義色彩,國際貿易投資多邊框架面臨重疊化、碎片化的風險。數據顯示,迄今為止,WTO成員國簽署的雙邊和地區自由貿易協定已經超過300多個。以亞洲地區為例,截至2013年,亞洲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從2002年的36個增至109個,另有148個自由貿易協定正在談判中,兩者相加達到257個,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區自貿協定的發展勢頭,占整個區域貿易的70%以上。

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市場資源變得更加有限,全球經濟趨於“存量分割”,區域自貿協定競爭更趨激烈。各經濟體開始逐漸轉向小多邊貿易自由化。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第24條以及服務貿易總協定第5條曾明確規定,WTO對自貿區建設的態度,是自貿區與WTO多邊體系共存的基礎。然而,GATT第24條本身的缺陷,讓各自貿協定一定程度上干擾和侵蝕了全球一體化進程及多邊體系框架。

區域貿易協定存在幾大突出問題:第一,由於各自貿區原產地規則不同,同一種產品來自不同區域和國家的關稅不同,安全標準、環保標準、市場准入標準不同等勢必加大各國外貿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不利於全球貿易效率的提高和公平競爭。第二,由於自貿區具有對內開放、對外限制的特徵,因此,成員國之間貿易壁壘降低的同時,對區外經濟體則構成更高的壁壘,進而產生貿易轉移效果,因此區域利益並不代表全球利益。第三,最不想見到的結果是,如果各類區域貿易協定各行其是相互排斥,搞歧視性和排他性,那將偏離融合趨勢,造成全球價值鏈和多邊規則的碎片化,進而可能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有違貿易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