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金碚 《中國經濟學人》主編

中國「新常態」:新思維與創新式增長的里程碑

2015-01-12

2014年下半年以來,“新常態”成為中國的流行詞。“新常態”是習近平主席2014年5月視察河南省的時候首先使用的。在2014年11月10日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主席表示,中國“新常態”的特點是增長較慢、經濟結構調整和創新驅動增長,它將為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經濟界2011年前後開始認識到,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從多年保持的兩位數降到7%-8%,不是因為周期性原因,而是結構性的減速。也就是說,隨着中國經濟基礎發生改變,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回顧以往,上世紀80年代見證了中國社會從貧窮匱乏向物質極大豐富的轉變,人們重視物質成果,特別是過度追求GDP增長。貧窮導致對物質的過分看重,導致心理上對經濟增長速度有強烈偏好,這是可以理解的。經過數十年高速增長,中國經濟規模龐大,人們開始把目光投向多年不停地粗放式增長所帶來的問題。環境質量、收入的公平分配、公共服務、社會公平與公正成為日益重要的優先問題。公眾對這些問題的態度也需要有“新常態”和新思維。

“新常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全方位推進改革。穩增長是短期目標,結構調整是中期目標,而改革的推進需要長期的努力。然而,長期改革必須有適當的動力和動機支持。改革意願可能來自兩方面:法治思想觀念與創新精神。法治思想觀念相信,法治、為建設合理制度進行改革和“頂層設計”是必不可少的。這種方法通常適用於權力集中條件下的改革。而創新的提高需要創建受百姓歡迎的便利的機制,這只能從底層做起。在中國經濟“新常態”階段,最重要的改革方向和政策取向是重新平衡公平與效率的關係,這是從要素與投資驅動增長向創新驅動增長轉變的關鍵。沒有公平的競爭機會,效率是不可能持續增加的。在“新常態”下,行業壁壘和市場壟斷必須剷除,以便讓更多參與者在機會均等環境下參與競爭。

在“新常態”下,引導中國經濟發展的將是隱忍的戰略意識、公眾利益和可持續性。魯莽的增長將讓位於長期的考量。儘管“顯著”和“快速”的成就不再容易獲得,但“新常態”會帶來長期的繁榮穩定,讓走向“中國夢”的步伐堅定而紮實。

全文翻譯自《中國經濟學人》(ChinaEconom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