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北京的「微刺激」與中國經濟未來

2014-07-24

周三,北京的國家統計局宣布,中國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超過預期,達到7.5%,高於一季度的7.4%。分析人士為這一結果歡呼,認為李克強總理的“微刺激”計劃取得成功。

世界上誰的工作最難?人選之一是負責讓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李克強。一季度的數據是一系列痛苦收縮的結果,與迄今所克服的困難相比,他未來幾個季度面臨的挑戰要嚴峻得多。

李的首要難題是,為延緩過去十年全球經濟下滑的不良影響,前任溫家寶總理在2008年11月宣布了4萬億人民幣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這一措施,加上國有銀行大規模放貸,構成本世紀最大的政府支出計劃。

溫創造了2009年9.1%和2010年10.4%的高增長,而支出事實上沒有限制。但他也給李留下“鬼城”、過於龐大的國有部門、巨量房地產泡沫和如山的債務。前總理推遲對上述問題的清理,使經濟中的潛在失衡加劇。所以,他離任後註定會出現一場大調整。

李必須想好中國如何進行這場不可避免的調整。他決定慢慢將泡沫擠出,利用“微刺激”維持增長,同時進行結構改革,將投資導向增長模式轉向消費驅動增長。他的計劃是完美的,但很難很好地落實。

為什麼呢?原因之一是,現在創造同樣多GDP需要更多的債務。2007年,中國每1美元新貸款可以創造83美分GDP,去年年初降到17美分,如今則大概只有10美分。雖然更多債務仍意味着更多GDP,但數字對北京越來越不利。現在中國的債務積累速度至少是經濟增速的兩倍,一旦官方預計增長出現適度收縮,差距甚至可能達到七倍。

李的問題是,他的“軟着陸”方案包括繼續讓不良貸款展期,其中許多不良貸款是溫時期貸款無度導致的。隨着借貸額不斷增加,可以用在新項目上的貸款減少,到一定時候,金融機構放貸能力將耗盡。對於一個有賴於債務不斷增加的經濟來說,喪失信貸能力是經濟增長率急劇下降甚至轉向緊縮的前奏。通俗地說,這就是資產價格暴跌,經濟自由落體般下降的所謂“雷曼時刻”。

留給李克強讓中國經濟着陸的時間還有多長?廣受關注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邁克爾·佩蒂斯認為,雖然沒人能夠確定,但“目前的信貸擴張速度最多還可以保持三到四年”。

如果摩根大通朱海斌等分析人士是對的,這一評估聽起來就很合理。朱海斌相信中國正走出谷底,他對《華爾街日報》說:“總的來看,最關鍵的信號是第二季度出現明顯復蘇。”

但朱似乎過於樂觀了。經濟情況顯得比新聞標題中的經濟指標糟糕。中國褐皮書國際的利蘭·米勒和克雷格·查尼寫道:“真正的新聞是,這次經濟放緩可能是某個更重要階段的開始:資本支出和貸款需求雙方面出現也許是前所未有的疲軟。”

米勒和查尼的《中國褐皮書》基於對中國各地2200家企業的私人調查。它顯示,由於缺少前景良好的機會,第二季度企業沒有像2013年同期那樣申請大量新貸款。令人擔憂的是,提供大部分貸款的影子銀行的利率比國有銀行低,這意味着貸款需求下降。

李克強總理當然對形勢持樂觀態度。他本月說,我們要保持定力,不搞強刺激,而是加強定向調控。但也有跡象顯示,前一個季度早些時候他其實非常緊張。比如,他派出8個督查組前往全國各地,確保地方官員儘快落實分配給他們的投資。這一努力取得成功,6月份財政支出達到1.652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加26.1%。

不過,真正說明李克強失去勇氣的,是上月貸款大幅增加。6月份,中國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08萬億元,此前一個月為8708億元。由於資產負債表外信貸活躍,社會融資總額比5月份飆升40.7%。廣義貨幣M2也比去年同期增加14.7%。如果《中國褐皮書》的調查準確,6月份的貸款主要流向了國有實體,特別是半合法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那是這個國家最沒信譽的一群借貸者。

正如新加坡Forecast的切斯特·廖所指出,“貨幣在市場上的流轉,反映了政府增加經濟活動的緊迫性”。李克強借用了他前任的短期對策,選擇讓經濟增長優先於改革。

基於這一不幸選擇,我們可以預料今後幾個季度將出現令人矚目的增長。但擴張未必是一個積極跡象。畢竟,今天沒人讚許溫家寶大規模向經濟注入資金的做法,而這正是此刻李克強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