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俞邃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二戰歷史啟示當今中美關係

2015-07-08

二戰勝利70周年之際,思考其寶貴歷史經驗對當今中美關係的啟示作用,足以溫故知新。

二戰歷史不僅證明了正義必然戰勝邪惡,光明必然戰勝黑暗,進步必然戰勝反動,而且說明:

其一,社會制度的差異並不是引發戰爭衝突的根本原因。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只要順應歷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意志,就可以做到求同存異,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挑戰。在二戰中,面對法西斯侵略,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等國家彼此之間雖然存在着利益矛盾和政策分歧,但畢竟還是樹立了不同社會制度國家和平共處、通力合作、共同對敵的榜樣。70年過去了,如今人類依然面臨著共同的敵人:戰爭威脅、核擴散、恐怖主義、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貧窮疾病等等。儘管每個國家都有自身的利益和訴求,但在對付共同威脅方面,應該也可能適度地展開合作。

其二,國家性質變異不等於必然改變歷史觀。儘管發生了蘇聯劇變那樣震驚世界的事件,處於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俄羅斯內部也存在着道路選擇之爭,但是俄羅斯各種政治力量在維護二戰勝利成果方面,在肯定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等國際協議方面,並不存在爭議。也就是說,他們在二戰問題上都能保持起碼的愛國主義情愫、民族自尊心和歷史正義感。日本當局則相反,儘管有聯合國憲章作為基準,但隨着政治生態的變化,對二戰評價的差異越來越突出。日本右翼勢力千方百計竭力歪曲二戰歷史,掩蓋侵略罪行。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行徑,理所當然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

其三,70年來,人類在進化,時代在演變,和平與發展逐漸成為時代主旋律。認同這個現實非常重要。當今即使發生烏克蘭危機這樣重大的事件,美俄關係如此緊張,奧巴馬總統還是不止一次地說,不會再回到冷戰。鑒此,在和平與發展主題支配之下,中美之間首先要考慮的已不再是誰是我們的敵人,而是誰是我們的夥伴。可見,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問題的提出,是符合時代潮流的。至於合作夥伴之間存在着競爭,那是天經地義的。競爭並不意味着對抗,競爭有規矩遵循。

其四,中國和美國的核心利益是鮮明的,那就是主權和安全。雙方並不存在發生衝突的特定因素。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尊重美國的特殊地位和世界影響,客觀上接受美國主導下的國際秩序,當然也主張改變不合理的舊秩序內容,如單邊主義。例如在釣魚島問題上,美國要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重溫波斯坦公告,肯定中國與日本之間存在爭議,而不應拿美日安保條約說事。這樣,中日之間就有可能本着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精神,商討問題的解決辦法。偏袒日本,無異於默認靖國神社供奉的甲級戰犯1941年12月7日策劃珍珠港事件也是合理的了。

其五,當今世界歪曲二戰歷史的原因是多樣的,性質不盡相同。一是冷戰思維慣性作怪,這嚴重妨礙了一些國家的人們對二戰歷史作出客觀評價。二是政治圖謀作怪,亦即藉助歪曲甚至篡改歷史,為其現實特殊政治目的服務。三是有些人要麼無知,要麼受歪曲宣傳影響,人云亦云。但世界各國不乏有識之士。德國前總理勃蘭特在波蘭跪在二戰期間被德國法西斯屠殺的猶太人紀念碑前,早已傳為佳話。德國前總統羅曼·赫爾佐克曾說:“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對其歷史的徹底了解,就不可能永遠存在下去。”德國總理默克爾今年3月初訪問日本時,一再義正辭嚴地強調“實現戰後和解的前提是正視歷史”。就是在日本,維護二戰歷史真面目的也大有人在。

其六,中國有句成語: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國舉辦二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是向全球展示維護和平、促進發展決心的契機,是通過宣傳“一帶一路”構想證明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契機,也是與包括美國在內的昔日盟國加強平等互信、互利合作的契機。如習近平主席所說:“牢記歷史,是為了開創未來;不忘戰爭,是為了維護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