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關稅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美以代理人戰爭旨在顛覆伊朗政權

2025-06-26
dan.jpg
2025年6月18日,在美國紐約市舉行的“不對伊朗開戰”集會上,抗議者舉着帶有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畫像的橫幅。

就在幾天前,特朗普總統重申伊朗永遠不會擁有核武器。然而,美國情報評估顯示,伊朗最多還需要三年時間就能擁有生產和運載核武器的能力。儘管以色列為戰爭找借口美國並不買賬,但問題在於特朗普買賬。

在此過程中,對以色列國家安全的錯誤認識,演變成了更為扭曲的對美國國家安全的認識。諷刺的是,伊朗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而以色列卻有意迴避該條約。

周一,七國集團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稱伊朗不應擁有核武器,並確認以色列擁有自衛權。2023年10月7日之後,這些國家也曾提出類似論點,為以色列在加沙地帶實施種族滅絕暴行和在約旦河西岸地區實施種族清洗鋪平道路。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堅稱正通過美伊會談促成和平解決,反對內塔尼亞胡內閣的單邊軍事計劃。然而到6月17日,特朗普總統表示美國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他以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的人身安全相威脅,稱正在考慮“所有選項”,包括美國可能對伊朗發動打擊。

這讓人想起19世紀末西方的帝國主義卡特爾,21世紀初被大肆宣揚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與它何其相似——以犧牲全球南方國家為代價,撩起袖子,強權即公理。

欺騙活動

不久前,伊朗與美國的談判似乎仍充滿希望。但6月12日星期四,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伊朗未履行其核義務,幾乎一夜之間改變了人們的預期。這引發了一系列外交努力,為的是今年晚些時候恢復聯合國對伊朗的制裁。

奇怪的是,就在一周前,伊朗國家廣播公司IRIB報道稱,伊朗情報部門從以色列獲得了大量敏感材料,其中包括有關以色列秘密核設施和戰略設施的文件。隨着國際社會對國際原子能機構合規問題的爭論日益激烈,伊朗媒體開始公布與以色列核計劃相關的文件圖片,並聲稱國際原子能機構與以色列有勾結。

6月13日星期五,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包括空襲和據稱的秘密行動。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表示將持續“數日”攻擊,以打擊伊朗核計劃和彈道導彈帶來的“生存威脅”。

在致聯合國的一封信里,伊朗外長稱以色列的襲擊是“宣戰”,並呼籲聯合國安理會立即處理這一問題。

這些危險事態(歐洲也予支持)出現的大背景,是美國和北約領導的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以及以色列在加沙進行種族滅絕暴行,在約旦河西岸進行種族清洗。

同期,美國的外交手段,包括特使維特科夫的會談和特朗普總統的個人保證,是一種雙邊策略,本質上是為掩護以色列的突然襲擊。這種建立在虛假信息之上的欺騙行為獲得了巨大的短期利益,但同樣,它很可能在未來損害美國的國際信譽。

消除抵抗軸心

伊斯蘭革命爆發後,卡特總統凍結了數十億美元的伊朗資產。此後,華盛頓一直試圖讓伊朗恢復到1979年以前的狀態。二戰後,沙阿統治的伊朗對美國資本來說是安全的,這要歸功於1953年的美英政變、美國的軍事援助以及令人恐懼的伊朗秘密警察薩瓦克(部分人員由以色列訓練)。

不過,美國的政權更迭計劃在小布殊政府時期進入了新階段。2003年以來,美國陸軍一直在做代號為“提蘭特”(TIRANNT,意為“伊朗戰區近期態勢”)的分析,旨在應對與伊朗的全面戰爭。

21世紀第一個十年初,美國和以色列部署了世界上第一種攻擊性網絡武器‌Stuxnet(震網病毒),摧毀了伊朗近1/5的核離心機。

2015年,經過多年充滿挑戰的談判,伊朗、美國和一些世界大國達成一項核協議——《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儘管伊朗遵守了協議,但逢奧巴馬必反的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宣布美國退出該協議。

由於最終目標是消滅該地區以伊朗為首的抵抗軸心,拜登和特朗普政府默許以色列摧毀加沙地帶、摧毀真主黨在黎巴嫩南部的據點、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實行分治,以及轟炸也門胡塞武裝(圖1)。

圖1 西方觀點:伊朗抵抗軸心

1.jpg
來源:《主戰略家/抵抗軸心》,CC BY-SA

美國主導的“正常化”VS中國倡導的發展

特朗普第一屆政府結束後,拜登內閣努力撮合沙特領導人與以色列建立外交上的聯繫。其中還談到效仿《美日共同防禦援助協定》與美國達成安全協議,並在民用核能方面開展合作。

此前,以色列與埃及(1979年)和約旦(1994年)分別簽署了和平條約,並與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簽署了《奧斯陸協議》(1993-95年)。而拜登“大交易”的基礎是特朗普時期以色列與阿聯酋、巴林、摩洛哥和蘇丹簽署的《亞伯拉罕協議》(2020-2021年)。

與大多數中東國家一樣,沙特既從美國也從中國尋求利益。它加入了金磚國家聯盟,仍然是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之一,並以多種貨幣出售石油。它也是世界第二大武器進口國,其中74%的武器來自美國。這正是美國政府試圖利用的籌碼,以限制沙特同中國在貿易、技術和軍事領域的合作。

與美國不同,中國在中東地區投入大量精力,緩和了伊朗與沙特之間的緊張關係,協調了巴勒斯坦各方勢力,並與埃及建立了歷史性的戰略夥伴關係。在中國對沙特股市進行大規模投資,以及六家中國主要金融機構同該國簽署價值500億美元諒解備忘錄後,又一條絲綢之路應運而生。

美國尋求排他性的軍事夥伴關係,中國則致力於構建包容的經濟盟友。伊朗是這兩個相互衝突目標的最新燃點。

伊朗蘊藏巨量石油和天然氣

由於伊朗在該地區擁有極大的經濟和地緣政治重要性,伊朗政權更迭對白宮來說是誘人的。連接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的霍爾木茲海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咽喉要道之一,經過該海峽的原油佔全球海運石油貿易量的1/4以上。此外,每年全球液化天然氣貿易的1/5經過該海峽。它相當於是伊朗的保險。

伊朗也是歐佩克第四大原油生產國和世界第三大幹天然氣生產國。最重要的是,它擁有世界最大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正是這些利潤豐厚的資源,讓伊朗一個世紀以來一直受到來自西方的外部干預(圖2)。

圖2 伊朗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田

2.jpg
料來源:EIA

中國擁有伊朗多個油氣田的獨家權益。作為2016-2017年一項協議的一部分,中國宣稱任何外國對這些地區的攻擊都將被視為對中國主權領土的攻擊。兩年後,伊朗加入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2021年3月,兩國簽署一項為期25年、價值4000億美元的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油輪跟蹤數據,中國進口了伊朗近90%的原油和凝析油出口,而2017年(美國主導的制裁重新實施的前一年)為25%。

可怕、更可怕和最可怕的情況

三年前,烏克蘭代理人戰爭升級,將布倫特原油價格推至創紀錄水平。除了以色列進攻加沙地帶期間短暫上漲外,油價在5月初已從120美元/桶跌至60美元/桶,跌幅近半,而金價則持續飆升。過去一周,以色列對伊朗發動襲擊,將油價推高至77美元/桶(圖3)。

圖3 黃金價格大幅上漲,油價溫和上漲

3.jpg
來源:Tradingeconomics,本文作者,2025年6月17日

直到最近,現狀與投行的基本預測一致,也就是假設一種有限打擊的場景。根據這種假設,伊朗的反應保持溫和,以色列和美國與伊朗之間的緊張局勢不會加劇,貿易線路也基本不會受到影響。除短暫上漲外,布倫特原油價格不會超過每桶75美元。

這一現狀如今正處於十字路口。特朗普總統提前離開七國集團峰會時,暗示他尋求的不僅僅是中東停火,而是“真正的終結”。隨着事態進一步升級,白宮正在為新的、更可怕的現狀創造條件。

在高風險場景下,伊朗將採取遠超預期的嚴厲報復行動(目前尚未發生),但以色列將繼續其攻勢,特朗普政府也正試圖升級局勢。然而,所有參與者仍在努力避免爆發全面的地區衝突,否則,隨着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攀升,以及油價超過100美元,挑戰將極為嚴峻。

特朗普無視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西·加巴德的清醒建議,一手讓這場衝突變得更接近廣泛而持久。它可能不僅僅涉及以色列和伊朗,還可能波及美國,五角大樓持續向該地區移送大量軍資就是明證。如果不加以制止,隨之而來的地區能源基礎設施破壞可能十分嚴重,並導致霍爾木茲海峽等交通要道堵塞。這種情況下,油價可能在100至150美元之間波動,甚至飆升至150美元以上。

這是又一場無意義的代理人戰爭,但全球經濟前景未必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