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聯社:中韓高官會晤努力修復關係
5月18日,中國外長王毅與韓國總統文在寅的特使李海瓚舉行會晤,試圖修復因「薩德」導彈防禦系統的部署而惡化的雙邊關係。王毅與李海瓚討論了如何才能制止朝鮮的核導活動以及因部署「薩德」系統對經貿關係的衝擊。王毅表示,兩國關係現處於關鍵的十字路口,並希望韓國新政府「搬開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推動中韓關係早日重回健康發展軌道。在「薩德」問題上,北京的態度一直十分強硬,堅決反對。《環球時報》18日在一篇評論中稱,中方反對在韓部署「薩德」的立場是堅定不移的,「韓國新政府對華友好姿態不能置換其對待『薩德』的應有立場」,並稱「首爾需要做出要『薩德』還是要完全恢復中韓關係的選擇,它不應寄希望於魚和熊掌兼得」。
-
Foreign Affairs:美國的南海政策偏離軌道
5月10日,七名共和黨和民主党參議員聯名致信特朗普總統,呼籲他恢復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自從特朗普上台以來,美國還沒有在南海實施過這樣的行動,美國似乎要放棄這一挑戰中國在南海領土主張的有效途徑。也許,美國減少或停止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是為了和北京做交易,換取其在朝鮮問題上的合作以及在貿易上的讓步。即便這不是特朗普政府的理由,停止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的代價也是昂貴的。中國確實可以對朝鮮施加壓力,但中國在朝鮮半島上突出強調的是穩定,而不是無核化,這一政策不會改變。中國不會因華盛頓停止了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而不顧自己在朝鮮半島的利益的。
-
紐約時報:『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國外交政策
上周末,幾十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聚集北京,齊聲為中國雄心勃勃「一帶一路」倡議喝彩。這似乎表明,特朗普總統治下的美國的影響力已經大大降低。「一帶一路」倡議聚焦道路、港口、能源等基礎設施項目,涉及亞非歐60個國家,投資規模將超過1萬億美元。在特朗普力推以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為特色的「美國優先」之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信心滿滿地重塑國際經濟和政治秩序,並把各國拉到中國的陣營之中。習近平有獨特的優勢來推進自己的目標,如雄厚的資金和聽話又給力的宣傳工具等。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開幕致辭中,習近平稱,「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旨在把「一帶一路」倡議描繪為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在特朗普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時,美國就讓出在本地區的領導地位,導致很多亞洲國家倒向中國。無論「一帶一路」倡議將面臨多少障礙和挑戰,如果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繼續眼睛向內,那麼中國(習近平)將註定成為最大的贏家。
- 【華爾街日報】朝鮮或是勒索病毒的幕後黑手,中國會懲罰它嗎?
- 【彭博社】中國控制措施奏效房價上漲放緩
- 【美聯社】印尼在南海舉行軍演,4名軍人喪生
- 【路透社】中國新型直-19E武裝直升機首飛成功
- 【彭博社】圖解中國新經濟巨頭的崛起歷程
- 【紐約時報】中國的消費能力助推阿里巴巴的業績
- 【華爾街日報】蘋果公司在華業務狀況不斷
- 【華盛頓郵報】中國人臉識別技術的廣泛應用
- 【金融時報】謀殺案保釋金揭示中國資金流入美地產的路徑
- 【華盛頓郵報】香港殯葬業展覽會推廣綠色殯葬模式
- 【彭博觀點】中國的大國崛起之路
- 【華盛頓郵報】中國官媒借兒童之口宣傳『一帶一路』倡議
- 【The Diplomat】中國千禧一代成為消費的主力軍
- 【時代周刊】今年的玉林狗肉節已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