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社:美官員稱中國完成南海島礁建設可部署導彈
美國官員表示,中國已基本完成了在南海島礁的設施修築,以用於部署遠程地對空導彈。在南海問題上,美國表示要對華採取強硬立場,現在就看特朗普政府是否會回應中國的南海行動以及如何應對了。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官員稱,繼修建飛機跑道之後,中國又在南沙群島的渚碧島、美濟礁和永暑礁上構築帶有可伸縮屋頂的建築物,這可視為是軍事化行動。美一情報官員稱,這些建築不同於中國在南海島礁的其它建設活動,「合理的結論是它們就是為了部署導彈之用」。五角大樓發言人稱,美國致力於南海的非軍事化,並敦促相關各方依據國際法行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月22日表示,中方注意到了有關報道,但拒絕透露中國是否將在這些島礁上部署導彈。
-
Foreign Affairs:中俄之間牢固的聯盟關係
美國不少專家,包括卡托研究所研究員道格•班多和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愛德華·盧特韋克,都曾建議特朗普總統進一步發展與俄羅斯的關係,並藉助莫斯科來制衡中國。特朗普把中國視為美國安全的主要挑戰之一,而把俄羅斯視為其應對這些挑戰的潛在合作夥伴。這一思維可追溯到尼克松和基辛格時代,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外交劇本。當時,美國對華關係開始破冰並逐步趨暖,美希望以此來牽制俄羅斯。而現在的情況卻是,特朗普希望聯俄制華。特朗普要面對的難題是,隨着冷戰的結束,中俄關係發展勢頭不減,兩國於1996年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並與2001年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
彭博社:中國資管規模太大,政府不敢無視其風險
對於中國政府來說,讓投資者明白風險自負、政府不會為之兜底這個道理是件費力而又冒險的事,但為了預防金融風險,又不得不這麼做。據消息靈通人士稱,金融監管機構這次罕見地步調一致,聯合起草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新規,並明確提出政府絕不會對投資風險兜底。這些資管產品承諾的回報率遠遠高於銀行存款,但投資者卻把資管產品視為無風險的存款。這類產品最近幾年大幅增長,已經成為中國金融系統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到去年6月底,資管產品的規模已達近9萬億美元。對決策者而言,也面臨著兩難選擇。如果不能讓投資者明白政府不會為這類產品兜底的話,風險更高的投資仍會增加。一旦發生新一輪市場動蕩,會對金融系統構成更大的威脅。但如果治理措施發力過猛,可能造成恐慌性拋售,而這些資管產品已成為銀行的重要融資來源。
- 【路透社】菲外長稱『有生之年』恐難以解決中菲南海爭端
- 【彭博社】保監會將嚴懲投機取巧的保險公司
- 【紐約時報】中國在促使特朗普政府與朝鮮談判?
- 【華盛頓郵報】長城汽車瞄準國際市場
- 【金融時報】中國將妥善處理債務問題,避免發生金融危機
- 【華爾街日報】國際投資者對投資中國保持謹慎
- 【金融時報】中國禁止進口朝鮮煤炭,或預示對朝戰略的變化
- 【今日美國】香港前特首曾蔭權因行為不當罪被判20個月監禁
- 【美聯社】中國計劃在2025年前建5萬個足球學校
- 【華爾街日報】中國或會發生新的錢荒
- 【福布斯】中國將重新評估對朝友誼
- 【Defense One】中國或要求進入南海的潛艇需獲許可、上浮並展示國旗
- 【The Diplomat】中國的戶籍改革和城鎮化的挑戰
- 【Quartz】中國有決心主導『國際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