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譚卓 海國圖智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Costco 開業火爆?美國企業為什麼離不開中國

2019-09-17
a.jpg

美國最大的會員制倉儲式零售商Costco終於落戶上海。開業首日,大量消費者湧入,僅半日,就由於人數過多而宣布暫時停業。此後幾天都是人滿為患。毋庸置疑的是中國消費者強大的購買力再一次被證明。且在當前中美貿易關係微妙之際,Costco的這一“測試”無疑在某種程度上為已經在華或正在觀望中的美國企業吃了定心丸——中國市場依然潛力無窮;這也再一次證明了,為什麼美國企業離不開中國。

貿易戰歷經一年多,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是較為弱勢的一方,因為美方掌握核心技術,而中國只是一個廉價的代工廠。美國可以將工廠轉移到越南、印尼等地(事實上美方也正在這樣做),美國企業可以繼續享受廉價勞動力帶來的巨大利潤,而中國卻必須面對大量工作機會的流失和製造業的衰退,甚至可能會進一步出現一些社會問題,因此,中國必將率先妥協。這樣的分析不無道理,然而,所謂貿易,就是既要有賣方市場,也要有買方市場,產品再好,有價無市也絕不是明智的商業邏輯。中國在許多產品上已成為美國企業的最大或第二市場,而其增長態勢更是遙遙領先其他市場。例如,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之一的通用汽車2018年在華的銷售再次超過美國本土,基本成為其穩定的最大市場。再比如,儘管受到中國本土企業的衝擊,但iPhone對華的出口仍是其對日出口的兩倍,對其他亞太地區出口總和的三倍,中國仍然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單一市場。 過去40年的高速發展給中國帶來了大量的中產階層,其數量之大目前沒有其他國家可以比擬,而現在正是這批中產階層消費力最強勁的時候。美國當然可以將工廠轉移到其他國家,美國政府也可以用關稅不斷極限施壓,但如果中方徹底反制呢?需要注意的是,直至今天,中方在貿易戰中對美方的反制仍然十分克制,關稅額度既沒有像美方那樣龐大,反制的行業也主要控制在農業等領域。中國尚未反制的汽車、芯片行業已經因為兩國的低氣壓而受到衝擊,芯片出口商高通就是最好的例子。受到貿易戰和“華為禁令”的影響,高通三月到六月的營收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3%,凈利潤更是下滑了34%。高通的主要對手因特爾也出現類似的情況。中國沒有了美方的技術和產品固然會受到巨大的傷害,但如果美國企業沒有了中國市場呢?企業是盈利導向,為維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擴大市場,面向世界是最好的選擇。只有不斷拓展全球市場,增加營收,才能繼續投入研發新的技術,保持市場份額,形成良性循環。政府補貼並不能彌補失去市場的傷害。而美企在中國市場獲得的利益不是任何其他單一市場能替代的。如果中方真正祭出反制關稅,甚至進口限制,美方也找不到第二個市場來抵消損失。

更進一步說,iPhone,芯片這些只是直觀能體現市場消費能力的“硬性產品”,還有金融、餐飲、甚至教育這些“軟性”的服務業。不用說百勝(KFC、必勝客母公司)、希爾頓、星巴克這些早已紮根中國的美國第三產業巨頭,Costco進駐中國也是美企拓展市場的範例之一。還有金融、保險、法務等一系列美國保持領先地位的行業都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力,正翹首等待開拓市場的機會。而也只有在中國,很多的這些服務行業的美企才能獲得巨大的利潤——歐洲有自己的金融巨頭,並與美國公司形成競爭;在飲食和生活風格上,歐洲也並不十分熱烈地歡迎美國快餐式的理念,例如星巴克在歐洲就發展十分緩慢;其他的如日本市場也有類似的情況,本土老牌企業依然堅挺,且受到本國政府的庇護;因此,只有中國既有市場,且社會對美國的產品和理念接受程度普遍較高。事實上,貿易戰中美方一直強調中國通過出口“賺”走了美國多少錢,但卻忽視了美國企業在中國不斷擴大的服務業利潤。隨着中國市場的開放和經濟結構的轉型,第三產業在中國將進一步發展壯大,如果中美協調得當,更多的美國企業也必將獲得更大的利益。

中美正式建交40年來,中國獲得了許多美國企業的投資,通過代工廠的形式促進了經濟快速增長,美國企業和社會則不僅享受了廉價優質的產品,也在許多行業佔據了市場,把持了全球物流鏈的頂端,許多公司甚至獲得了第二次發展的機會。中國當然需要美國的產品,美國也不能沒有中國這個市場。一個開放、經濟蓬勃的中國遠比一個孤立、蕭條的中國對美國有利。中美的摩擦或許不僅是經貿的摩擦,但經貿是切實影響國力、影響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的根基之一。中美經貿的互相依存是歷史發展的選擇,雙方目前都沒有徹底脫鉤的資本,因此,貿易戰始於經貿,也應認清市場事實,妥善處理該領域的分歧和矛盾。

文章來自海國圖智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