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上海迪士尼開園在即

2016-05-06

轉眼將至的 6月16日,是上海迪士尼旅遊度假區開張迎客的日子。自上海迪士尼度假區3月28日開啟售票系統後,搶票大軍就各顯神通、傾巢出動,以至於票務系統難以負荷,一度出現間歇性故障。坊間傳說門票民間價格最高上翻十倍,其火爆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其實,自2010年11月5日項目協議簽署並正式啟動開始,上海迪士尼就成為了廣受各方人士關注熱議的焦點。及至上海迪士尼一期工程竣工在即,人們都想看它揭開神秘面紗後,將會把怎樣的一個全新主題園區呈現給公眾。上海迪士尼是不是真的能像廣告宣稱的那樣“為每一位遊客創造獨特體驗”,確實值得公眾拭目以待。

無疑,上海迪士尼是中美文化交流領域簽署並落地的最大一單項目。它對中外文化貿易格局、國際主題樂園市場版圖、國內文化娛樂產業業態,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對長三角區域特別是上海市域的文化旅遊業、酒店餐飲業及文化創意產業等現代服務業,也會產生顯見的影響。

圍繞上海迪士尼這一焦點,來自方方面面的各種利益攸關方,翹首以待的廣大文化消費者,大多都會對其抱有不同的想像和期待。對華特迪士尼公司而言,他們很早就將主題樂園潛在的超量級目標市場,鎖定在了中國經濟最發達、人口密度最大、市場輻射力最強的長三角一帶。開建運營上海迪士尼,對鞏固迪士尼在全球主題樂園TOP10前三甲的地位意義重大,甚至可能扭轉迪士尼樂園運營平庸的困局。畢竟,對於世界最大新興經濟體中國,對於它擁有的人口紅利及海綿般的市場消費吸附力優勢,任何有遠見的市場經濟主體都不可能視而不見,迪斯尼公司當然更不例外。

事實上,一些眼尖的資本巨頭髮現,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雖然世界經濟流於凋敝,整體消費出現疲軟,但是中國文化娛樂產業卻逆勢上揚,甚至掀起了一股“主題公園熱”。有統計信息顯示,僅僅是2012年到2013年的兩年間,全中國就有14個主題公園開園運營。而目前在中國擬建和在建的主題公園不少於60家,累計數量居全球首位。國內主營或兼營主題樂園產業的宋城集團、長隆集團及海昌集團等,2014年主營業務分別比上年增長103.6%、59.9%、24.5%,華僑城集團的歡樂谷連鎖項目更是在近七八年的時間內,邁開了其在全國重要中心城市布點運營的步伐。這難免會讓一些業內業外資本巨頭既心急又眼熱。

不過另一方面,人們也看到,更有一批像北京歡樂之都一類的主題樂園,最終遭遇了嚴重虧損乃至關張倒閉。這冰火兩重天的業界現實似乎在提醒人們,主題樂園這塊誘人的“美式牛排”,雖然看上去色香味俱佳,但並不是只要食客牙口好有錢買就可以分享,最重要的還是要看食客是否有這個食量和消化力。當初香港迪士尼因水土不服一度出現業績不佳,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顯然,迪士尼主題樂園此番落地上海並行將運營,其在中美文化交流方面具備的標誌性意義和文化創新實踐價值都十分巨大。首先,它以集約化、系列化、全景化及規模化的方式,為中國公眾創造了一個全面接觸認識美國文化的集成娛樂平台,而中國元素在其中的充分消化吸收,又將使它彰顯異質文化間“和而不同,共存共贏”的獨特魅力。其次,迪士尼樂園在上海的運營,無疑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中國主題樂園既有的市場版圖,市場人氣分流重組在所難免,客觀上將會逼迫主題樂園經營者們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尋求創新升級。換句話說,早期流行的那種自閉、靜態、一勞永逸的辦園模式,終將走上一次性遊客悉數耗盡的不歸路。而惟有那種具有豐富開放性及強勁持久性後台創意內容支撐的主題樂園,才有可能越行越遠、常變常新,才能做到永遠不缺一批批攜家帶口的回頭客。也許,迪士尼樂園恰恰具備這後一種潛質。

可以肯定,為主題樂園找到最佳贏利模式絕非易事。在迪士尼公司的整體產業體系中,主題樂園只佔30%的比例,餘下的70%則分佈在傳媒網絡、影視產業及衍生產業,其中僅傳媒網絡就達42%。也正是這餘下的70%,成為迪士尼主題樂園在內容創意方面常變常新的不竭源泉。即使是占迪士尼公司總業務30%的主題樂園,門票收入也僅佔30%,餘下的70%必須靠遊客在園內購物、餐飲等二三次消費來實現。話說回來,就算是找到這樣一種有支撐後台的贏利模式,也未見得一定能包賺不賠,否則就不會存在迪士尼現有全球六家主題樂園盈虧不一的情況了。

必須注意是的,中國的文化消費者正在成熟起來,而且是比較快地成熟起來。除了之前有財力但無機會進入主體樂園的消費者外,對早就見識過奧蘭多迪士尼、東京迪士尼和巴黎迪士尼的中國遊客來說,僅僅依靠以往的炫酷感官刺激、煽情的故事演繹及華麗的包裝,已經很難再讓他們嘖嘖稱奇和不停叫好。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電影市場,近兩年美國大片在國內院線顯現出的頹勢就側面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只有真的想法兌現“為每一位遊客創造獨特體驗”的承諾,樂園品牌和公眾期待才稱得上是兩相對應、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