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發展中心主任

中國經濟調整:魯莽行事與明智之舉

2015-09-15

中國政府一再強調其經濟正進入“新常態”,增長緩慢但可持續。中國股市去年到今年6月上漲一倍以上,目前已從6月中旬的頂點回落40%左右。在股市暴跌的過去兩個月里,中央政府採取了“大規模救市措施”。8月中,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又讓人民幣意外貶值超過3%。

ID719(economy-1024x560).jpg

以往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影響不大。但今天全球近一半的經濟增長是由中國經濟拉動。按購買力平價標準,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禁要問:中國經濟的方向是什麼?增長前景如何?

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需要定量分析並了解中國國情,同時考慮中國未來的發展戰略。沒有這些依據就無法得出正確結論,就會再犯多數西方評論家過去30年在中國問題上犯過的錯誤。

定量分析需要數據。對於不習慣使用數據的人,他們無法說出哪些數據有問題,哪些數據可信。在中國,我們對一些數據要有戒心。比如,一些人們未知的開支並不包括在政府預算當中;地方政府上報GDP時,有時會為了炫耀而誇大數據,但如果涉及稅收,個人或地方政府又會少報自己的收入;在一些極端的外貿事例中,有人會把同一批貨物運過邊境,然後再運回來,並申報為出口和進口產品,以此虛誇貿易數據。

這些是發展中國家的常見問題,但很難估算它們的影響。例如,進出口數據雖然被有意做大,但代表真實外匯儲備額的貿易順差卻無法誇大。進出口並不直接關係到GDP,但貿易順差或逆差卻有直接關係。

事實上,對GDP最大的誤解,是許多生產活動實際上並不包括在內。基本上,GDP代表社會生產總值,但許多不以市場交易為目的的生產活動並不被計入。比如在家做飯是一種產生價值的生產活動,但它並不計入GDP,但外出就餐的花費就會計入GDP。

子女教育投資

在中國,一項大的投資活動是子女教育投資,但它某種程度上並沒有算在GDP內。所以,GDP數據總是被低估。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羅伯特·福格爾認為,中國的GDP被低估了,因為它沒有包括大量的家庭教育投資,而這類投資當然對未來經濟的增長有重要影響。

中國政府並沒有誇大中國經濟。世界銀行稱中國去年GDP已成為全球第一時,李克強總理表示這只不過是對中國的一種恭維。根據美國中情局發表的《世界概況》,按匯率計算中國GDP被大大低估。但當全球許多國家經濟出現下行趨勢時,一些人聲稱這是中國經濟放緩所致。

要說存在可靠的定量分析的話,那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每12個月發佈一次的國家報告。在8月份發表的長達100多頁的《中國報告》中,IMF收入了大量最新數據和分析,解釋了它與中國官方觀點的異同。我們不一定同意這份報告的分析,但它對我們有參考價值。IMF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看法是謹慎樂觀,這明顯有異於那些認為中國經濟處在崩潰邊緣的人。我對中國的生產活動作了估計,並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中國未來的經濟。我的主要結論與IMF並不完全相同,但基本是相似的。

中國經濟放緩的重要原因是其發展戰略發生改變。在轉型期,增長速度很可能是低的。中國舊發展戰略的主要特點是什麼?新的發展戰略作出什麼改變?實施新發展戰略存在什麼問題?

經濟戰略調整

過去30年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是依靠幾個因素來推動經濟增長,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把低成本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到了城市。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工廠並立即從事工業生產。這些農村來的工人逐漸積累了生產經驗,改進了技能。靠着這一點,中國充分挖掘其勞動力優勢,產生拉動經濟增長的即時效應。

但印度是靠高端信息技術帶動經濟。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極少一部分印度人能加入信息技術產業。這是一個緩慢過程,這一戰略取得宏觀經濟成效需要很長時間。當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後,從農村來的新移民工人再次加入工廠大軍,持續的大規模城市化進程為經濟注入新的動力。最近幾年,許多沿海地區的工廠向內地搬遷,以挖掘這些地區的勞動力優勢。製造業不僅需要大量工人,也需要巨大的投資。中國的增長不再依靠外來投資,相反,佔GDP一半左右的極高儲蓄率成為投資和發展的主要資金來源。低成本勞動力、城市化和高儲蓄率是中國增長的顯著特徵。

但過去幾年這一戰略已經在調整。最顯著的變化是包括製造業和建築業在內的第二產業,它是經濟的最大組成部分。但第二產業已經被服務業超過。1980年,製造業和建築業佔GDP的47.9%,現在比例降到了42.6%。

1980年服務業僅佔GDP的22.2%,到2014年比例已經上升到48.2%,超過了第二產業。但這不能說是一個去工業化過程。不可否認,服務業在GDP中越來越重要。它的一個特點是比其他產業更加勞動密集。同樣的GDP產出,服務業使用的勞動力比其他產業多30%以上。因此,如果經濟朝以服務業為重點的方向發展,即使經濟增長放緩,吸收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機會也會更多。對中國這樣的國家來說,保持低失業率對社會穩定極為重要。

中國經濟轉型還涉及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第一個因素是產品技術水平的逐步提高。如果發展只靠低成本勞動力拉動,中國將遭遇來自越南等國的激烈競爭。但升級產品技術水平需要研究與教育的支持,這通常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見效。好消息是,中國的科研支出已經超過GDP的2%。不可否認,這個數字有點誇大,因為一些研究費用最後被挪作他用。但中國是在全球68個頂級科學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第二多的國家,這也是事實。這些刊物發表的論文所涉及的科學成果很容易被國際學術界認可,因為弄虛作假很快就會曝光。

反腐運動

第二個因素,是金融體制逐步實現現代化。據IMF的報告,中國計劃兩到三年內實現人民幣的自由浮動。最近匯率的波動表明,雖然改革方向正確,但金融體制現代化和匯率改革並不是輕而易舉之事。第三個因素是逐漸降低儲蓄率,刺激消費。第四個因素,是繼續打擊貪污腐敗和以權謀私。

倘若中國在其他策略的支持下,成功實現從第二產業驅動型經濟向服務業驅動型經濟的轉型,中國經濟將在相當長時期內見證高速增長。但這些策略的實施和時機選擇將考驗決策者的智慧。在發達國家,服務業通常佔GDP的70%以上(香港更高達90%左右),中國不到50%,仍有巨大發展空間。但中國要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可能還需要20年以上。

給中國的幾點建議

首先,並沒有到去工業化的時候,製造業仍然要優先發展。中國如果放棄過去幾十年培育起來的製造業優勢,那是非常不明智的。服務業的發展需要時間,不應該在發展服務業的同時犧牲製造業。人民幣如果過快升值,會增加生產成本,削弱國家競爭力,因此中國不應屈從美國的人民幣升值壓力。過去一年,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加元和澳元升值20%以上,現在是時候考慮讓人民幣貶值到均衡水平以下,然後讓人民幣自由浮動。

第二,中國不必處理儲蓄率的上升。儲蓄高意味着消費少,但也有利於積累資金,拉動經濟增長,並最終在將來轉變為高消費。能將個人終身儲蓄折現值最大化的儲蓄率被稱作資本積累的黃金律,其水平由生產力發展速度和如何有效利用累積資金決定。我還對中國所能承受的最高儲蓄率作了估算,結論是現在50%的儲蓄率相當接近於資本的黃金率水平。因此政府沒有必要干預。

第二,倫理上和道德上,現行反腐運動方向是對的,並將對經濟的長期發展產生正面影響。但政府干預使市場扭曲之後,貪污受賄實際上成為市場平穩運轉所必需的某種潤滑劑。沒有這個潤滑劑,經濟活動就可能停滯,政府官員就沒有動力履行職責或不願做任何事。貪污腐敗應該被嚴懲,但反腐運動的主要目標應該是“大老虎”(高級官員),同時讓“蒼蠅”(低級官員)有悔改機會並得到赦免。

緩慢而穩定的步驟

經濟有自身發展定律。即使方向正確,也不保證成功。時機、力度和實施方法都需要智慧。上世紀90年代,東歐國家採取“休克療法”,試圖一勞永逸地實現市場經濟目標,但後果嚴重:它超出了人民的承受能力,經濟深陷困境。從“大規模救市措施”(對股市)來判斷,可以看出中國仍然有“蠻力”心態。這裡的“蠻力”,代表激烈或強力措施,準確說,它意味着“魯莽的舉動”。

用魯莽的措施解決問題,結果可能和“休克療法”一樣糟,並可能帶來更多麻煩,觸發金融市場的波動。應該避免魯莽措施,採取明智的行動。國有企業應退出競爭性行業,這樣私營企業可以發揮它們的作用。同時,要讓私營企業更容易融資,以利它們的成長和市場競爭。效率低下的國營企業應該被清算。所有這些都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勞動法規定,如果一個僱員為公司工作10年以上,公司便沒有權利解僱他(她)。該法2008年實行以來,實際上成為企業在10年期到來之前解僱或遣散員工的理由。如果給予私營企業更大發展空間,並廢除勞動法的這一條款,那將是明智之舉。

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方向是正確的、合理的。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主要經濟大國之一,但這並不一定代表中國知道如何分配它所積累的豐富資源。中國擁有它所需要的一切實力,但缺乏技巧去制定並實施明智的措施。政府應該永遠記住:欲速則不達。如果中國選擇放慢腳步,那麼實現它所期望的長期目標就會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