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對華2000億美元商品加稅啟聽證 美企憂心吁停戰

大公網 2018-08-21
2.jpg

據路透、美聯社報道:美國欲於9月對兩千億美元(約一萬六千億港元)的中國商品提高徵稅,將打擊數以千計的日常消費品。就此,美國貿易代表署20日召開為期六日的對華關稅公眾聽證會,美國商會及來自全國的企業代表擔心徵稅會傷及民眾,迫使國人增加日用支出,並且威脅企業的市場地位,因此呼籲政府停止貿易戰,與中國進行嚴肅認真的討論。

美國發動的前幾輪貿易戰的打擊目標是中國工業機械、電子零件以及其他中間產品,並且美方稱其出發點是為了保護美國消費者。然而,本次貿易戰擴大,到9月底時將直接打擊到數以千計的日常消費品,美國再無法以消費者利益為由自我辯護。

這份徵稅清單包含6031件商品,涉及海鮮、傢具、照明產品、輪胎、化工、塑料、單車,以及嬰兒汽車座椅等等直接關乎民生的產品,並最高可被加征25%的進口關稅。

聽證會由三天延至六天

聽證會原計劃只召開三天,然而由於受波及美國公司的強烈要求,被延長至六日,在8月20日至24日及27日舉行,每日長達八個半鍾。聽證會將回應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收到的來自359位美國各界企業超過1400份書面評論,多數企業認為本次關稅將會帶來嚴重損害,令小到日常,大到核燃料等等產品的成本大大增加。

美國商會在聽證會的書面證詞中稱:“貿易代表建議對中國兩千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這會將傷害急劇擴大至美國消費者、工人、企業和美國經濟。”這個美國最大遊說團體還表示,特朗普政府在國際貿易中保護知識產權以及發動貿易戰時缺乏“一貫的策略”,也呼籲美國應與中國政府進行“嚴肅的討論”。

新增成本勢轉嫁消費者

關稅措施只要一生效,美國企業必須為從中國進口的原料、配件付出高額代價,並要抉擇是否以及如何將高成本轉嫁於消費者。對此,美國各行業的企業紛紛表達擔憂,恐因物價上升被擠出市場。

美國銷售布料和工藝材料的JO-ANN Stores的副總裁表示,無法理解為什麼貿易戰會從高科技產品轉而殃及普通日用品。有商家無可奈何,一直以各種方式“教育”消費者,關稅已兵臨城下,物價一定會上漲。

還有商家警告,本次徵稅會直接威脅到民眾的生活質素及安全。一間嬰幼兒產品公司表示,價格上漲可能促使更多家長在二手市場購買汽車兒童安全座椅、鞦韆以及兒童遊戲圍欄等等產品,其質素無法保證,可能會觸發兒童的安全問題。

中國的地位無可取代

雖有少數未受波及企業表示歡迎徵稅,但大多數企業則明確表示,中國的地位無可取代,根本無法繞開與其做生意,美國的行為只會對全球的供應鏈造成威脅。

美國最大的單車品牌Huffy Corp公司執行長史密斯聲稱,如今完全不是加稅的時機。因為在20年前,由於大量進口中國單車,該公司關閉了本土工廠,轉向銷售中國單車。目前公司每年銷售400萬輛中國單車,其他國家根本無法達到如此巨大的供應量。可想而知,25%的關稅對將對公司構成何等的威脅。

他又斷言,不合時宜的徵稅“只會帶來問題”,導致美國獨立的單車經銷商就業崗位流失。與其妄想發動貿易戰迫使中國改變政策,不如與中國進行磋商與對話。

美商務部首獲出口管制授權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於上周正式簽署的國防授權法案,令美國商務部在近25年來首次擁有了管制特定出口商品的法定權力,並將牽頭對新技術進行定期、持續的跨部門審查,以評估美國是否應該限制其出口。

這項名為《出口管制法》(Export Control Act)的法律,包含在上述國防授權法案之中,授權商務部管制某些敏感技術的出口。該領域的律師稱,儘管法律沒有祭出新規定,但卻為現行規定提供了法律基礎,強化了出口管制體系。

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與安全局近年在實施美國制裁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最突出的例子是參與中國電信巨頭中興與美國政府之間的和解。此機構列有出口管制產品清單,涉及全球定位系統、計算機和激光產品等。如有公司想要在海外銷售或運輸此類商品,需要獲得商務部許可。

若未受許可,涉事者則可能面臨工業與安全局的民事處罰,甚至受到刑事起訴。此外,若情況需要,該法律還允許出口管制部門使用秘密特工和竊聽裝置等新工具進行調查。

新法還要求商務部成立並領導一個新的跨機構小組,該小組將確定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新興和基礎技術”,並加以分類,用於出口控制保護。法律界人士表示:“由於實施《出口管制法》,將看到商務部積極進行更多的新興技術評估,特別是在涉及中國的時候。”

貿易戰令美天然氣業前景不明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美貿易緊張關係會危及美國能源業一個頗有增長前景的領域─天然氣出口。中國已宣布會對從美國進口的天然氣徵收25%的關稅,這也令美國天然氣行業的前途出現諸多變數。

8月初,作為對美方舉措的回應,中國聲稱加征最新一輪關稅,其中包括對液化天然氣(簡稱LNG)加征25%的關稅。如果本月22日、23日中美雙方的貿易談判並無實質結果,那麼中國加征的關稅會讓美國天然氣變得更貴,而澳洲、卡塔爾等其他要LNG出口國可能會迎來機會。

分析人士稱,中國還有可能通過一條在建的大型管道從俄羅斯進口LNG,或者寄望於未來幾年國內的生產能力。但在長期來看,這可能壓低天然氣價格,因美國生產商可能在近期內失去能大量購買天然氣的買家。

總部位於休斯頓、在亞洲設有分支機構的大宗商品公司Standard Delta的一位高管說,“中國將從世界其他地方採購他們需要的大宗商品。”相應地,如果被擠出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美國出口商也需要把LNG銷往其他國家。由於出口不會馬上受到衝擊,分析人士對於關稅將導致供給陡然上升或價格下跌的可能性表示懷疑。

然而未來更令人擔心的是,投資於美國天然氣出口基礎設施領域的公司可能會壓縮原有計劃,或將其擱置。一位高級石油市場分析師說,“在當前的環境中,任何人都不可能簽署任何協議,導致原本能做的事情產生了變數。”這還可能會削弱美國生產商未來進入國際市場的能力,從而給美國天然氣行業的增長以及解決供應過剩的問題設置了障礙。

馬士基:關稅戰美受創最重

據彭博社報道:全球最大貨櫃海運業巨頭馬士基集團行政總裁史庫(Soren Skou)表示,全球貿易戰升溫,美國將成為最大受害者,所受損失是其他國家的數倍。

馬士基集團運送全球約20%的海運消費品,這令其在關稅大戰的問題上特別有發言權。馬士基集團先前已打破向來避免捲入政治話題的傳統,開始直接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

史庫認為,當前這波保護主義浪潮的餘波“能輕易在美國掀起滔天巨浪”。他在馬士基集團位於哥本哈根的總部指出,關稅大戰可能拖累全球年度貿易增長下降0.1%到0.3%,但對美國的影響“可能達到3或4%”。此外他又指,加征的關稅終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因為美國有許多商品都靠進口,自己並不生產。比如,消費者根本買不到美國產的NIKE運動鞋或iPhone,因此將被迫用高價買下使用外國原料,在國外組裝、生產的本國品牌。

馬士基集團聚焦歐亞間的貿易流通,截至目前,旗下業務尚未受到關稅直接傷害,第二季的需求還成長4%。但史庫表示,一旦美國開始鎖定民生消費品,局面就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