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迫於來自“美國的壓力”,同意將提高世行給中國貸款的利率,以增加中國的融資成本。據說,美國有關人士希望世行能更多幫助那些真正需要貸款的國家,而中國似乎已經不屬於享受世行“優惠貸款”的標準國家了。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始終和包括世行在內的多家國際金融機構保持友好合作關係,從它們那裡獲得許多急需的發展資金。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初期,這些“優惠貸款”的確解決了中國一些項目的燃眉之急,使不少企業和地區獲得發展的推動力。
正如一些西方經濟界人士所說的,中國與世行之間的合作是平等的,是互補的,也是互利的。世行在中國的貸款成功地保證了該行的貸款回報,並且提升了世行在中國金融體系不可替代的地位,因而使世行的主管官員能夠有機會和中國政府交流相關的改革建議和措施。中國目前已經是世行第三大股東,期望在世行的作用能夠進一步得到加強,這些需要和世行展開更坦誠、更有效的合作才能做到“雙贏”。
美國政府要求世行提高給中國貸款的成本,背後有着十分複雜的心態。其主要目的是千方百計地要把中國擠出“發展中國家”隊伍,強行給中國戴上“發達國家”帽子。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美國政府雙管齊下:一方面在WTO框架內散布中國不屬於發展中國家,不能再沾發展中國家的光,需要盡到發達國家義務等言論;另一方面就是在世行系統內提出對中國貸款的限制條件。美國政府要在市場、金融兩個“戰場”上給中國的發展設置障礙,使中國的經濟增長“減速”“降幅”,最終不會影響到美國自身的發展強勢。這才是美國方案的真正目的。
世行不應當成為為某個國家利益服務的工具,而應是為世界人民服務的金融機構,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的重要夥伴。
中國雖然已經在經濟上取得巨大成功,但是離一個發達國家標準依然差得很遠。目前中國仍然有幾千萬人的生活水平低於聯合國的貧困標準線,中國的脫貧工程似處在最緊張的時刻,依然需要獲得國際上的支持,實現中國人民全面小康的夢想。這時世行如果提高中國的借貸成本,無形中將加大中國的負擔,甚至會影響到某些與脫貧直接有關聯的地區和項目順利實施。這顯然不符合世行給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的初衷。
中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決定了其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西方國家恭維中國已經是“發達國家”,很容易讓我們沾沾自喜,或受寵若驚。但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才能處理好一切突發事件對中國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