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劉鶴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上的致辭(全文)

新華社 2018-01-26

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上,以《推動高質量發展 共同促進全球經濟繁榮穩定》為題發表致辭。全文如下:

推動高質量發展 共同促進全球經濟繁榮穩定

尊敬的施瓦布主席,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施瓦布先生邀請,讓我有機會參加本次達沃斯論壇。去年這個時候,習近平主席在這裡發表了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著名演講,堅決支持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一年來,中國積極落實習近平主席的倡議,反對各種保護主義,加強產權保護,促進公平競爭,放寬金融業市場准入,主動擴大進口,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用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

施瓦布主席希望我借這個機會介紹中共十九大和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政策,我做一簡要回應。中共十九大確立了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中國發展的行動指南,確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到2050年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明確了未來幾年中國的經濟政策方向。中共十九大報告是一份透明度很高的施政綱領,裡面提的每件事都是向中國人民的莊嚴承諾,都必須要做到。而做到這些事,將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如果想了解中國的未來政策,我建議大家閱讀一下這份報告。

中國未來幾年經濟政策的頂層設計,是圍繞上述目標而制定的,關鍵就是要實施好“一個總要求”、“一條主線”和“三大攻堅戰”。

“一個總要求”,就是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今後幾年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結構政策、改革政策、社會政策都將圍繞這個總要求展開。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正處於從人均收入8000多美元向1萬美元、進而向更高水平邁進的歷史階段。在這種情況下,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內涵,就是從總量擴張向結構優化轉變,就是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這是在開放狀態下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將為諸多新產業的發展創造巨大的空間,比如與消費升級相關的製造業和服務業,與新型城市化相關的節能建築、智能交通、新能源等諸多綠色低碳產業,這些不僅為中國,而且為全球企業創造着新機會。當然,實際關聯的產業遠遠不止這些,因為這是整個經濟體系現代化的過程。事實上,轉變已經發生。中國經濟內需穩步擴大,目前中國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8.8%,比5年前提高了近4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60%,比5年前提高了5個多百分點。過去5年,又有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市民,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52%,比五年前提高了近6個百分點。同時,能耗強度已經下降23.9%。

“一條主線”,就是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在於供給體系難以適應需求體系的變化,供求之間存在結構性偏差,需要及時調整。因此,通過改革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是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路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階段性重點是“三去一降一補”,就是在生產過剩的領域“去產能”,在房地產領域去掉多餘的庫存,降低過高的槓桿率,在全社會降低成本,在整個經濟結構中補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制度性短板,全面提升供給體系的適應力和創新性。中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16年以來,中國已減少鋼鐵產能超過1.15億噸,取締1.4億噸“地條鋼”產能,減少煤炭產能超過5億噸。我們通過市場出清調整了供求關係,帶動了部分領域的價格回升,全要素生產率增速在2016年出現了由降轉升的拐點,這件事已經產生全球的正面外溢效應。這項工作,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做下去。

“三大攻堅戰”,就是中國決定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按照“木桶原理”,“三大攻堅戰”就是補齊我們發展中的三個最突出的短板,從而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是繼續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在中國經濟面臨的各類風險中,金融風險尤為突出。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針對影子銀行、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等突出問題,爭取在未來3年左右時間,使宏觀槓桿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結構適應性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系統性風險得到有效防範,經濟體系良性循環水平上升。我們對打贏這場戰役充滿信心,思路也非常明確。從戰略上看,我們要堅持在改革和發展中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從戰術上看,我們要抓住突出矛盾,解決重點問題。我們有諸多有利條件:中國經濟出現企穩向好態勢,基本面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中國未來發展有巨大的潛能,既包括城市化的潛能,也包括改造傳統產業和創新發展的潛能等;中國金融體系總體健全,儲蓄率較高。我們已經開始妥善處置一系列風險因素,從去年四季度開始,中國的宏觀槓桿率增速已經有所下降,這是個好跡象。另外,各方面的風險防範意識正在強化,“剛性兌付”和“隱性擔保”的市場預期正在改變,這對我們防控金融風險創造了重要的心理條件。需要指出的是,中國金融風險的形成有特定的國際背景,其應對也與外部市場變化密切相關,化解金融風險是穩定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歡迎國際社會的參與和合作。

二是繼續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大規模減少貧困人口。過去五年,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中國打響了力度前所未有的脫貧攻堅戰,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從約1億人減少到3000萬左右。未來三年,我們的任務是基本消滅絕對貧困,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今年,我們將減少1000萬絕對貧困人口,其中包括實現易地搬遷減貧的280萬人。我們認為,這是對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調整,也是中國人權觀的具體體現,將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新貢獻。

三是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中國人民的強烈願望,也是對傳統增長方式的調整。未來三年,我們將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資源消耗強度降低,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事實上,我們所做的這件事,就是在採取具體行動信守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落實好《巴黎協定》。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這件事做下去,也希望和國際社會全面加強合作。

女士們、先生們!

毫無疑問,為實現以上目標,必須加快改革開放。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過去4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仍然要靠改革開放。我們要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針對突出矛盾,保護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充分發揮企業家的重要作用,鼓勵競爭、反對壟斷,完善宏觀經濟調控機制。我們要繼續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加強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創造有吸引力的國內投資環境。我們堅信,開放包容的制度安排、要素有序自由流動是經濟長期增長的必要條件。我們將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與各國擴大雙向投資和貿易往來,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經出現了世界上人口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形成巨大的國內市場,我們相信這個4億人左右而且快速增長的中等收入群體的開放市場,將對全球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但“一帶一路”建設的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我們要通過打造互聯互通的物理條件和人文環境,擴大全球有效需求,鞏固全球經濟復蘇的總體態勢。

女士們、先生們!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這有非常鮮明的針對性。當前,世界經濟回暖上行,主要經濟體自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首次實現同步增長,國際貿易和投資走出低谷,世界經濟有望進入新的增長周期。當然,在這樣的關鍵時期,近期我們要高度關注大國貨幣政策的外溢性和債市、股市、大宗商品市場變化,中期要關注勞動生產率的改善和大國儲蓄率的變化。我們看到,世界經濟存在的深層次矛盾仍未解決,還面臨債務高企、資產泡沫、保護主義、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升級等多重風險,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要想應對這些挑戰,鞏固發展勢頭,推動世界經濟從周期性復蘇走向可持續的增長,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

在人類發展的長期歷史進程中,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歷史或以不同的方式重演,或把我們帶到似曾相識的十字路口。在這種情況面前,慎重、理性和正確的選擇十分關鍵。面對氣候變化、技術進步雙刃劍和恐怖主義等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我們應當跳出局限性,加強戰略思維,增進相互諒解、包容、信任,更加理性務實地進行合作,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只有這樣才能走向繁榮的彼岸。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去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指出:“只要我們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攜手努力、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就一定能夠讓世界更美好、讓人民更幸福。”

我想強調的是,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經濟實力有了一定的變化,但仍然還是發展中國家,我們將在努力辦好自己的事情的前提下,與國際社會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共同發展和進步。

感謝諸位的傾聽,謝謝主席先生!謝謝大家!(新華社瑞士達沃斯1月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