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後,中共代表大會無一例外地談到與外交政策直接或間接相關的三大領域:1、中國領導層對全球和亞洲的外交、經濟和安全總體形勢的評估;2、與外交政策直接相關的國家發展目標;3、中國的重大外交倡議。即將召開的十九大無疑會強調常見於中國外交政策文件中的一些老話題,並且會有捍衛全球化的新焦點。
中國對外部環境的分析具有很多鮮明的特點,比如認為世界向著不是一國獨霸的多極世界發展、國際形勢總體穩定以及強調“和平與發展”是時代“基本趨勢”。這種對外部世界的總體積極評估使北京得以幾十年地專心於實行外向型、合作、長期的經濟發展戰略,它被視為實現該國國家發展目標不可或缺的。目前,中國在朝着更高效、科技化以及信息化驅動的發展模式轉變,同時又要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因此沒有理由認為北京會改變總體上友善和合作性的外交政策。
當然,十九大後肯定也會強調一些新的特點,主要是與新一代領導人密切相關的,比如“中國夢”、維護主權以及表達中國支持全球化和反對保護主義和那種反映在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的那種狹隘、以我為先的民族主義。
事實上,中國高層認同與日本和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保持總體上積極關係的必要性。與美國現政府不同,中國領導人清楚地知道中國會繼續從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大大獲益,也肯定會與其他工業化大國合作應對嚴重的跨國安全威脅如氣候變化。未來,我們不能排除中國與美國及其盟友和其他亞洲國家圍繞貿易、投資、主權等問題可能出現的關係緊張。但毫無疑問,習近平和中國領導層會謀求更有效地利用中國在國際上日漸活躍的地位和不斷擴大的影響力推動在此類敏感領域的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