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發起「301調查」,美國想向中國要價

人民日報 2017-08-29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日前宣布,正式對中國發起單邊主義色彩濃厚的“301調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當天發表聲明說,將調查中國政府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創新等領域的實踐、政策和做法是否不合理或具歧視性,以及是否對美國商業造成負擔或限制。

這是典型的貿易壁壘,而不是簡單的“貿易戰”。其目的很簡單,向中國要價——允許產業資本流向美國。

為什麼做出這樣的判斷?第一,中美貿易是“互補”的,不存在同類商品國際市場爭奪的問題,中美之間不可能存在“貿易戰”問題;第二,美方深知中美貿易互補性,所以此次調查針對知識產權,而不包括此前預計的鋼鐵和鋁製品,因為美國基本已停止生產中低端鋼鐵和鋁,拉高這類商品關稅,有損美國“再工業化”進程;第三,“特別301”更多地作用於美國在華投資的企業,如果它可以成功逼迫美國在華投資企業回歸美國本土,那當然會減少中國出口,但這樣的“貿易戰”更多凸顯的是“資本戰”背景。

實際上,美國政府已經為美國在外企業回歸提供了很好的環境。比如,儘管降稅措施還沒有最終落地,但美國政府通過不停地喊話以強化這方面的預期;儘管美聯儲在加息,甚至在做縮表準備,但從美國貨幣乘數僅為2.98倍的現實條件看,美國加息、縮表同時刺激貨幣乘數回升是不會影響美聯儲“寬鬆貨幣立場”的。美國融資成本實際很低,尤其是股權融資成本應當屬於歷史最低位。

在一系列優厚條件下,按說美國企業應當非常願意回歸美國本土,但現在看,情況並不理想。第一,減稅政策尚未落地,而且減稅幅度充滿變數;第二,美國的勞工問題恐怕更是企業家擔心的問題,不要以為曹德旺遇到的問題只是針對中國企業,其實在美國的所有企業都一樣,工會組織很難對付;第三,在種族矛盾越發激烈的情況下,美國企業本土生產的穩定性受到巨大威脅。

特朗普的國內政策受挫,對華高築貿易壁壘成為比較自然的選擇。然而,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都是美國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這些商品美國本土早已不生產,想找到中國商品的替代國,不僅需要替代國擁有龐大的產能,而且加工品質和訂單完成時限都要充分滿足條件,恐怕沒那麼容易。

除了逼迫美國企業回歸本土的意圖外,此次調查或許還有向中國要價的目的——希望中國解除企業對外投資的管理政策。實際上,中國政府已經發現,許多企業對外投資有一些問題,部分企業還存在資產轉移的嫌疑,這也是最近中國政府不斷收緊企業對外投資的原因。中國對外投資政策的收緊當然會令特朗普難受,或許這正是他對中國不斷加大貿易壓力的原因。

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美國兩次利用“301條款”攻擊日本,導致日本經濟陷入“滯脹”深淵。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相當一部分優質產業為繞過美國貿易壁壘而直接到美國投資。日本國內實體經濟空虛後,地產、股市乃至整個經濟日漸呈現泡沫化狀態,進而引發金融危機。

所以,中國必須吸取教訓。不管國際壓力多大,我們都必須保持國內實體經濟具有強健的體魄,都不能允許中國經濟“脫實向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