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合作增加亮點,而不是熱點”
美國紐約曼哈頓每天都有無數各類主題的研討會舉行,吸引聽眾參會往往是主辦方着力要做的事情。當地時間6月14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與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共同舉辦的中美高端智庫經貿對話會,光是參會的媒體人員就超過100人,而且還是在有“配額限制”的情況下。
是什麼內容如此吸引媒體的關注?
與研討會主題相關的幾個關鍵詞,或許有助於回答上述問題:中美關係、百日計劃、“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這些熱詞背後,是中美關係的發展格局。
中美經貿合作攸關兩國人民福祉,中美關係發展牽動世界格局,而“一帶一路”倡議則更是與全球貿易數據直接關聯,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的概念有了生動的註解、現實的詮釋。
中美合作——
造福兩國,也造福世界
“每一次中美攜手解決一個全球性挑戰,都會推動兩國關係更加密切。”研討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的致辭,直接切中中美關係發展主題。他說,今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海湖莊園成功會晤。這是一個積極的開始,一個好兆頭,說明兩國關係可以朝着建設性的方向發展。
董建華回顧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時中美之間的密切合作。當時,美國經濟迅速下滑,中國經濟也受到嚴重影響,全球經濟處於混亂狀態。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美國準備了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並請求中國以積極的方式作出回應。中國迅速回應,從而阻止了全球經濟進一步下滑。他還提到中美兩國在朝鮮核問題、氣候變化、應對埃博拉等國際問題上的合作給世界帶來的重要意義。他強調,世界對中美兩國合作抱有很高期待,中美相互合作,“不僅造福兩國,也造福世界”。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發言中直接回應中美關係發展的熱點關切。他說,歷史上曾出現16次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相遇的案例。在這16個案例中,12次以戰爭或衝突收場,剩餘4次實現了相對平穩的過渡。中國和美國的相遇,不應以戰爭或衝突收場,也應該不同於那4次相對平穩的過渡,因為我們追求的不是全球主導權從一個國家轉向另一個國家。我們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新型、互利、應對共同挑戰的夥伴關係,打造一個利益共同體。
“當今世界各種不穩定因素增加,經濟轉型緊迫性加大,中美更應共同努力,作出正確抉擇,引領世界發展方向。”崔天凱說,我們需要在開放和孤立中作出抉擇,需要在聯通和隔絕中作出抉擇,需要在共贏和零和中作出抉擇。中美兩國人民有勇氣、有智慧、有決心在迎接挑戰中發揮引領作用,攜手共建新型關係,造福兩國和世界。
彭博社創始人、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則表示,美中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美中互為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經濟緊密相連,彼此對對方的成功都有重要利益相關,兩國合作對於應對當前全球所面臨的挑戰至關重要。“中國自身的經濟增長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採取措施進一步向國際投資者開放市場的政策同樣令人鼓舞。”
展現誠意——
百日計劃實現早期收穫
“希望美中兩國拿出勇氣,展現足夠智慧,讓美中經貿合作給世界帶來驚喜。”亞洲協會共同主席亨麗埃塔·福爾這樣說。
事實上,中美元首海湖莊園會晤確立的經濟合作百日計劃已實現早期收穫,將對推進新時期中美經貿關係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其中的積極進展,確實有讓人驚喜之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說,百日計劃取得積極進展,表明中方對目前中美經貿方面存在的問題抱着積極解決態度,在盡最大努力解決問題,期望通過努力展現誠意,使問題的解決朝着積極方向發展。同時也希望藉此讓美方更加關注中方提出的問題,並提出解決辦法。
為落實百日計劃,中美雙方相關部門都不遺餘力。參與百日計劃談判的一位與會人士提到,在美國西部出差的美方官員凌晨三四點鐘還與中國同行通電話,討論百日計劃落實的細節問題,並且毫無怨言。
中企對美投資方面取得的進展也引人矚目。美國中國總商會會長徐辰表示,該商會對213名中企高管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在過去幾年中,中企在美國的業務實現了持續增長。2013年至2016年,至少一半受訪企業在美運營收入實現增長。24%的受訪企業2016年收入增長20%以上。絕大多數受訪企業在美國維持了市場份額。近年來,在美中企增加研發投入,注重創新,也促進了美國的產業升級。
“許多在美中企已為美國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中企在美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大有可為。”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對本報記者說。
紐約與新澤西港口事務管理局總監帕特里克·福伊說,美國新政府特別歡迎中企積极參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的競標。紐約和新澤西港口包括橋樑、隧道、機場和碼頭在內的港務局資產都希望吸引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資本到此投資參與建設。
美國企業界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非常感興趣。“美國頂尖企業的代表前來參會,還不斷詢問如何能夠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亞洲協會副總裁湯姆·納科斯基告訴本報記者。
深入溝通——
追求更多的利益交匯點
加強對話,深入溝通,不被一些概念誤導,追求更多的利益交匯點。關於中美經貿合作的未來,與會人士這麼看。
“美國雖然存在貿易赤字,但就業崗位並未減少。”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宇燕指出,2010年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為1200萬,2015年為1230萬,數據表明,美國失業率和貿易赤字負相關,即失業率低時貿易赤字高。
美國商務部報告顯示,美就業崗位流失在北美自貿協定生效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就已開始。據美方統計,2010年至2016年,美失業率從9.6%降至4.9%,但總體貨物貿易逆差卻從6909億美元上升至7969億美元。
中國商務部日前發佈的《關於中美經貿關係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全球價值鏈中,貿易順差反映在中國,但利益順差在美國。據中方統計,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59%來自外資企業,61%來自加工貿易。而據第三方機構調查顯示,一台蘋果7手機在美國最低售價649美元,總成本大約237.45美元,其中歸於中國的加工成本僅約5.96美元。
“僅以縮小貿易赤字為目標的政策取向勢必損害美國的就業,其結果是兩敗俱傷。”張宇燕說。
對中國學者的說法,美方學者並未提出異議。
與會專家強調了增加投資的重要性,認為貿易並非長久的設計,投資才是長久穩定的關係,如果將前者比作戀愛,後者就是婚姻。相比美歐之間相互投資數萬億美元的量級,中美之間雙向投資額還有很大的差距。雙方代表建議兩國政府應儘快完成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並在條件成熟時啟動範圍更廣的中美雙邊投資與貿易協定(BITT)談判,從而推動擴大雙方在高技術產品、服務業等領域合作。
“今天的會議為雙方搭建了一個更加廣泛的綜合平台,讓大家有誠意地探討分析解決問題的出路以及雙方合作的重要性。”與會的美國前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對本報記者表示,“只有雙方解除疑慮,今後才能更好合作”。
在會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院長陸克文也對類似觀點深表贊同。“讓我們的合作增加亮點,而不是熱點。”這是陸克文記者招待會作的結語,也反映了此次研討會的一致共識。
(本報紐約6月15日電 記者 章念生 殷 淼 李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