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7月美國牛肉將重返中國市場 將帶來哪些影響?

北京青年報 2017-05-21

  中美元首會晤後一個月之際,在國務院新聞辦5月12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財政部、商務部相關負責人宣布了中美雙方就農產品貿易、金融服務、投資和能源等領域的問題已經達成的十項共識。在這個被稱為“十個貿易大禮包”的清單中,位居首位的就是美國牛肉——中國將儘快允許進口美國牛肉,“最遲不晚於今年7月16日”。

  雖然這個消息似乎在中國還沒有引起太大反響,但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則反響格外強烈。不僅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白宮新聞發言人斯派塞都在記者會上專門介紹了這一消息,甚至特朗普也忍不住為此事發了推特,稱“中國允許進口美國牛肉才是真正的新聞”。而美國的全國養牛者牛肉協會更是對中國將解禁美國牛肉進口發表聲明,稱:“怎樣形容這對全國養牛業者的好處都不過分!”

  美國牛肉價格之便宜聞名全球,那麼這個轟動美國的“大禮包”,對於未來美國牛肉和中國牛肉的市場將意味着什麼?在這場“鬥牛”大戰中,中國牛肉將如何應對?

  追溯

  美國曾是中國最大牛肉進口國

  中國之前進口美國牛肉,已經至少是13年前的事情了。在2003年之前,美國是中國最大的牛肉供應國,中國進口牛肉中三分之二都來自那裡。不過自從2003年底美國牛肉和牛肉產品被檢測出牛腦海綿狀病感染(即俗稱的“瘋牛病”)後,中國頒佈了對美國牛肉的進口禁令。從此,絕大部分美國牛肉與中國市場無緣了,去年中國曾對美國牛肉進行了有條件解禁,但採購量依然很少。

  然而,美國牛肉無法進入中國的這13年,也正是中國牛肉進口迅猛增長的時期。目前中國是全球牛肉消費需求增長最快的市場,也是全球第二大牛肉進口國。數據顯示,去年牛肉進口量達到82.5萬噸,金額約26億美元。而中國之前向美國牛肉開放的最後一年,即2003年,全年牛肉進口量僅為1500萬美元。如此爆髮式增長,自然讓美國牛肉對即將重啟的中國市場充滿了幻想。

  調查

  北京市場里都可買到進口牛肉

  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在北京一些市場採訪中了解到,目前無論是商場超市還是農貿市場,基本都有國產牛肉和進口牛肉可以買到。進口牛肉的產地來自於巴西、烏拉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雖然一些農貿市場中有商戶自稱還有來自日本的“和牛”,不過由於目前我國並沒有放開日本牛肉進口,因此有知情人士稱這些“和牛”要麼是非正規渠道進口的走私肉,要麼就是假冒。

  而除了所謂的“和牛”價格昂貴外,農貿市場上大多進口牛肉最大的特點就是價格便宜,這與其他很多食品中進口貨價格遠高於國貨的情況恰好相反。這種情況在物美、京客隆等超市中同樣存在,國產牛腩的價格基本在每斤30至40元,但來自巴西的凍牛肉價格基本只有20元出頭。在物美超市中,像月盛齋這樣的老字號的生牛肉中,也可以從產地上分辨出有國產牛肉和進口牛肉,進口牛肉的價格明顯低於國產牛肉。

  事實上,國外牛肉價格遠低於中國市場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很多逛過美國超市的人都知道,每磅不到2美元的牛肉在那裡很常見,摺合人民幣也就是每斤10元左右。而在中國市場,雖然近一兩年牛肉價格有所下滑,但目前依然在30元左右的水平。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一期50個城市食品價格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上旬我國牛(腿)肉的價格為每公斤66.96元,每斤超過33元。

  不過,雖然價格便宜,但進口牛肉全部是凍肉,而國產牛肉則既有凍肉也有鮮肉可供選擇。但即便同樣是凍肉,進口牛肉的價格也遠低於國產牛肉。對此有銷售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進口牛肉都是凍着海運過來的,差不多路上就要一兩個月,所以不可能有鮮肉賣。”他表示,雖然凍肉無論口感還是營養都不如鮮肉,但很多顧客對此並不很在意,銷售量還是很大的。“很多人是衝著低價格去的,也有很多人覺得買進口肉更安全。”至於進口牛肉是否更安全,賣肉人表示自己也搞不清。

  聚焦

  便宜的美國牛肉將帶來哪些影響

  大量進口牛肉湧入對中國本土牛肉的影響也開始顯現。“大量湧進來的便宜牛肉拉低了中國的牛肉價格。”這是很多多年經營牛肉的商販最直接的感受。一方面,大量進口牛肉豐富了市場,牛肉不再那麼緊俏,價格自然鬆動;另一方面則是在進口牛肉的低價格面前,國產牛肉不得不適當降低價格。

  面對價格更為便宜的美國牛肉,中國牛肉的養殖成本甚至比美國牛肉的市場售價還要高,那麼未來中國本土牛肉會遭遇多大的麻煩?

  科爾沁牛業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本土牛肉供應商之一,公司董事長李和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美國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牛肉出產國,但放開美國牛肉的進口其實對中國市場的衝擊並沒有想像那麼大。首先他認為,中國牛肉市場近幾年已經迎來了好幾個世界級牛肉大國的進口高潮,無論澳大利亞還是巴西牛肉,都沒對中國牛肉產業帶來顛覆性的影響,所以美國牛肉的到來也沒那麼可怕。

  中國養的牛到底多不多?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給出的答案不一樣。有人說多,因為根據農業部的統計,我國存欄牛達到4000多萬頭,這一數字比澳大利亞的2400多萬頭還多了不少。但是按照中國人口折算,其實中國的養牛數遠遠不足,形成了巨大的供應缺口。李和認為中國的牛肉整體來說還屬於供應短缺的狀態,因此可以容納更多的進口牛肉。而隨着人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提高,牛肉的需求量還會越來越大。他舉例說,目前一個美國人的年均牛肉消耗量是50公斤,而中國平均僅為5公斤。“養牛規模不可能一下就快速漲上來,所以增大牛肉進口是必要的補充。”

  李和認為,中國養牛業確實也應該藉助美國牛進來的這個時機好好“補補課”,因為中國養牛業雖然規模大但確實不夠強。他甚至用“淪陷”這個詞來描述中國的養牛業的萎縮,但他也指出,其實歐美國家都經歷過養牛業的低谷期,這是一個國家工業化進程的結果。“畢竟養牛需要大量的土地,但其繁殖慢、飼養周期長的特點又決定了養牛的效益有限,因此城市化的進程促進了養牛業的淘汰。”

  不過,隨着中國對越來越多養牛大國打開進口牛肉的大門,真正受衝擊最大的並不是中國的養牛業,而是走私凍牛肉。近年來,通過走私渠道進入中國的牛肉數量驚人,其實也是衝擊中國本土牛肉的最大因素之一。目前從國外走私到中國的牛肉基本都是凍肉形式,他們在國內的售價大約在40元/公斤。之前之所以走私猖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價格優勢。但如果美國牛肉進來後,其正規渠道進口的價格可能也就是這個價格甚至還要低,那麼走私牛肉的生存空間就會被大幅擠壓。從這個角度說,走私牛肉未來受美國牛肉的衝擊可能比中國本土牛肉還要大,甚至反而對於中國牛肉是個利好。

詳細見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7-05/21/c_1121007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