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前三個季度,中國GDP增速放緩,從5.3%降至4.7%,隨後又降至 4.6%,導致外界擔心中國可能無法實現5%左右的年度增長目標。但最新數據表明,中國經濟終於出現轉機。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的經濟活動一直相對疲軟。這並不意外,至少一開始並不意外,畢竟三年的疫情封控給家庭、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錶帶來壓力。商業信心下降(部分原因是監管部門對金融、房地產業和平台經濟的打擊)也是原因之一。
2021年初,美國度過了最嚴重的疫情封鎖期,美國家庭開始迅速花掉儲蓄。相比之下,中國家庭即使在封控結束後仍繼續儲蓄。2020年1月至2024年 8月,中國家庭的銀行存款增加了65.4萬億元人民幣(9萬億美元),其中富人佔了相當大的份額。
在此期間,中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但與以往動蕩時期不同,由於擔心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中國政府沒有實施激進的刺激政策。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推出的大規模刺激計劃確實推動了經濟增長,但也助長了房地產泡沫,推高了地方政府債務,降低了投資效率。
2024年第三季度末,政府的考量發生了變化。當時,中國經濟明顯需要更多幫助來提升增速。9月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公布了三項措施: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政策利率,以及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發展。
10月12日,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宣布,新的財政措施將重點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穩定房地產市場和支持就業。11月初,他又宣布了一項10萬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計劃。
兩位官員都表示,中國正在醞釀更多刺激措施。藍佛安指出,中央政府仍然擁有增加債務和赤字的足夠空間。但是,最近高頻經濟活動指數數據(這些指數往往對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反應最快)表明,中國政府的行動產生了幾乎立竿見影的效果。
10月份,社會融資總額(實體經濟融資總額)同比增長7.8%,未償銀行貸款增長7.7%,零售額同比增長4.8%,比上月高1.6個百分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在連續三個月低於50%後回升至50.1%,11月份達到50.3%。
另一個好消息是,10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0.1個百分點,降至5%。房地產市場也略有改善,儘管土地銷售和房地產投資仍然疲軟。如果這些積極趨勢繼續下去,GDP增長速度可能會在2024年第四季度回到5%左右。
然而,2025年的前景並不明朗。如果中國明年要實現5%的GDP增長(假設這是政府目標),政策制定者需要克服三大挑戰。首先是穩定房地產業,該行業貢獻了GDP增長的約20%,占家庭財富的70%。
第二大挑戰是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最近,資金短缺迫使地方政府削減開支,例如降低官員工資,並想方設法增加收入,例如追討企業欠稅,甚至拘留其他地區的私營企業家。這些都不利於經濟增長。
根本問題在於,地方政府的支出責任現在超過了財政收入,而財政收入不再依靠土地出售和地方政府的投資工具。中央政府必須緊急將大量一般用途收入轉移給地方政府。更根本的是,中國需要重新調整各級政府的財政責任。
2025年中國面臨的第三大挑戰,是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他誓言在任職第一年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徵收60%的關稅。鑒於對美出口佔中國GDP的3%,這樣的關稅——甚至更低的關稅——將對2025年的中國經濟增長產生重大影響。例如,瑞銀投資預測,2025年中國GDP增速將放緩至4%。
中國經濟需要的是結構性改革還是更多的宏觀經濟刺激?對此一直存在諸多爭論。事實上,兩者都需要。首先,必須實施果斷的刺激方案,其中包括強有力的財政政策,這將產生最大的直接影響。但是一旦方案落地,政府就應該將注意力轉向結構性改革,重點是增強消費者、投資者和企業家的信心。
過去一年,中國政府發佈了多份旨在恢複信心的政策文件。但鑒於市場參與者尚未完全信服,政府必須採取進一步行動,果斷而清晰地實施已經宣布的一些措施,例如加強對私營企業的保護。對於地方官員為尋找遺漏稅款而審查以往稅務記錄的做法,必須加以約束,這樣才能極大地增強企業信心。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What Will Happen to China's Economy 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