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經濟的主要增長引擎即將倒轉。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第二屆政府的政策和不確定性,給低迷的全球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外部衝擊。2010年以來,美國和中國累計貢獻了全球40%以上的GDP增長,但現在面臨的風險尤其令人擔憂。
美國正在製造問題,而不是提供解決方案。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是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支柱,但現在它已轉向保護主義,對本已脆弱的全球貿易周期構成重大風險。與此同時,特朗普發起“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導致美國和歐洲之間出現巨大裂痕,並分裂了北美,而加拿大的獨立性也成了特朗普的眼中釘。美國在維持二戰後地緣戰略穩定方面的核心作用已經瓦解。
美國將無法把魔鬼重新關進瓶子里。特朗普令人震驚的舉動已經侵蝕了支撐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信任,而且這種損害在特朗普下台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顯而易見。美國放棄了作為自由世界支柱的道義權威,誰能保證這種事情不會再次發生呢?
信任的崩塌將給經濟表現蒙上長期而持久的陰影。特別是在美國國內,它影響到商業決策,尤其是與招聘和資本支出相關的高昂長期投入。企業需要根據對未來增長軌跡的信心預期來調整未來的運營規模,遺憾的是,現在這種預期越來越不確定。資產價值和消費者信心也受到了動搖。不確定性是決策的大敵,可能導致美國經濟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停滯不前。
對中國來說,國家主導的政策指導可能緩和特朗普政策衝擊的最初影響。但是,特朗普關稅升級的壓力將破壞中國的出口導向型增長模式。鑒於中國國內需求持續疲軟,這種模式對經濟增長來說是個問題。
中國長期以來承諾向消費主導的經濟模式轉型,現在這仍只是一句口號,沒有實現經濟增長動力的真正轉變,尤其考慮到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導致居民出於恐懼進行預防性儲蓄。中國剛剛宣布的30 點行動計劃旨在刺激家庭需求,這引起外界對中國消費者看似長期存在的困境的深切關注。但是,對於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國政府提供的支持力度有限。
特朗普衝擊不僅可能加劇中美衝突,而且可能嚴重削弱兩國的增長前景。不要指望其他經濟體填補這一空白。最終,印度或許能夠彌補部分空缺。但是,印度在世界GDP中所佔份額相對較小,目前為8.5%(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相比之下,中國和美國合計為34%。這意味着印度完全彌補空缺的那一天還遙不可及。
歐洲的情況也一樣。歐盟佔全球GDP的14%,幾乎是印度的兩倍,但也面臨增長乏力的困境。雪上加霜的是,隨着全球關稅戰不斷升級,它的貿易壓力不斷加大。
如果說美歐跨大西洋聯盟的明顯破裂帶來了一絲什麼好處,那就是有關戰略凝聚力的激勵措施應該會對歐洲國防開支產生巨大影響。但這需要時間。與此同時,和美國一樣,歐洲在企業和消費者預期及決策方面同樣受到不利影響。
這一切對未來幾年的全球經濟前景有何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預測2025-26年全球GDP增長約3.3% ,這一基礎預測過於樂觀。雖然今年年初可能出現一些增長勢頭,例如在特朗普提高關稅之前中國出口產品出貨量加速,但我懷疑下行風險將逐步增加。
這表明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將略有下調,而2026年及以後,經濟放緩的趨勢將更加明顯。這很容易將日益脆弱的世界經濟增速推低至2.5%,而這種增速通常與全球經濟衰退相關。
這也不太可能是正常的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如果關稅戰旨在促進友岸外包和加強供應鏈韌性,那麼全球經濟的供應方可能承受巨大壓力。曾經全球化的世界正在承受新的調整成本。將生產轉移至成本更高的本地生產商,不僅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且還會削弱過去30年支撐全球通貨緊縮的生產、裝配和交付效率。
大約五年前,也就是新冠疫情衝擊最嚴重的時候,我曾警告說,滯脹的到來只差“一條供應鏈斷裂”。後來的經驗和研究證實了這一點,即疫情期間及疫情後供應鏈中斷給價格帶來了巨大的上行壓力。
全球貿易衝突也意味着類似的情況。特朗普即將在4月2日宣布“對等”上調多邊關稅,這會推高成本,尤其令人擔憂。在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情況下,成本和價格壓力不斷上漲,也許使全球滯脹成為可能。
簡言之,特朗普衝擊相當於一場全面危機。它很可能對美國和中國經濟產生持久影響,而且幾乎肯定會通過跨境貿易和資本流動蔓延到世界各地。或許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場地緣戰略危機,反映出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逆轉。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裡,特朗普就把世界徹底顛覆了。如果我對這次衝擊的評估接近正確,那麼對全球經濟預測的擔憂反而微不足道。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標題“A World Turned Inside Out”,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