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金融

醫療保健:搭建中美健康領域的橋樑

2025-01-20
李碧菁(Roberta Lipson)中國美國商會主席

李碧菁(Roberta Lipson)是中國美國商會主席、和睦家醫療創始人,也是中國醫療行業的先驅,擁有40多年的從業經驗。1981年,她與合作夥伴共同創立了和睦家醫療的前身:美中互利,並將這家優秀的醫療設備銷售公司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家也是中國最大的外商投資醫療集團。在 11 月的“中美香港論壇”期間,李碧菁接受了《中美聚焦》編輯郝佳(KJ Kerr)的採訪,分享了她在中美兩種文化中數十年寶貴的生活工作經驗,並深刻分析了不確定的政治時期中美關係的未來。作為一名在北京工作了近半個世紀、建立了 11 家醫院和 25 家診所的美國人,李碧菁了解商業、醫療健康和國際關係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

1.jpg

正文: 

郝佳:

李碧菁女士,非常感謝您參加“中美香港論壇”和分享您的見解。

李碧菁:

很高興來到這裡。過去兩天的會議富有成效。各位嘉賓有才華、經驗和智慧,能夠參與其中是非常棒的機會。

我是美國公民,45 年來一直居住在北京,創辦了一家醫療保健公司,向中國醫院銷售美國的醫療技術和設備。如今,已在全國建立了一個由 11 家醫院和 25 家診所組成的平台。我們擁有來自美中兩國的患者和員工隊伍。因此,兩國關係對我來說顯然極其重要。過去 45 年,我看到了中美合作的好處。當前兩國關係出現困難,華盛頓的新政府即將上任,中美關係將走向何方尚不明朗。我們聚在一起展開討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郝佳:

非常感謝。我想談談中美合作,但也想聽聽您的個人故事。最初您為什麼要來到北京,又是什麼激勵着您完成如此出色的工作?

李碧菁:

也許這是一種運氣: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1972 年,我開始上大學,而那一年基辛格訪問了中國。我開始了解世界的時候,我的中國歷史課體現的是報紙上的內容,而報紙又體現了這些歷史課的內容。這非常有意思。所以,我決定全力以赴學習普通話。隨着中國繼續開放,我決定到商學院學習,讓自己融入到中國提供的商業機遇里。

1979 年,我來到北京,看到了巨大的潛力和機遇。我對醫學和醫療保健很感興趣,因此開始研究該領域的機遇,並最終創辦了一家公司,將美國技術引入中國並銷售醫療設備。十年後,我意識到,除了硬件,在醫療保健領域還有更多機會引入其他概念,還有軟件以及新的服務、護理和治療方法。

我們花了四年時間,最終說服中國政府允許我們在北京開設一家小型醫院。目前,它已經發展成為相當大的全國性平台,為中國患者和國際患者提供最高水平的國際標準護理。我們在香港也有診所;粵港澳大灣區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已經成為中國患者在境內獲得國際醫療服務的渠道,也是香港患者在中國以更優惠價格享受醫療服務的渠道。

郝佳:

非常感謝您的分享。談到兩國的信息分享與合作,您談到了將美國技術引入中國。那麼,您認為兩國在應對共同面臨的全球衛生挑戰方面可以發揮什麼作用?比如,目前地緣政治挑戰似乎阻礙了流行病的防範和應對。

李碧菁:

機會是無窮無盡的。我的意思是,我們同屬人類,我們共享地球;因此,重要的是,我們能夠竭盡全力解決這些難題。美國和中國在合作解決其中一些問題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無論是氣候變化還是醫學研究和公共衛生。但是,現在的情況嚴重惡化。今天,我們談了很多關於相互懷疑的問題,談到這阻礙了我們共同努力、取得進展。遺憾的是,我們剛才談到的氣候變化和醫療保健這兩個問題上的進展可能會推遲很多年,可能奪去許多人的生命。我們合作的機會、證明我們能為彼此提供什麼的機會,以及我們共同的關心和關切,也許有助於我們維護和平、拯救生命。 

郝佳:

為了實現這種有效合作,我們必須採取哪些行動?

李碧菁:

我們不知道美國新政府會帶來怎樣的政策。假設它會帶來最糟糕的結果,加劇我們目前面臨的挑戰。但是,我們不應該認為現在要放棄,因為如果政府不合作,我們作為公司或者個人應該繼續保持溝通渠道的暢通,不僅繼續相互對話,而且與我們的政府討論對話的重要意義。我認為,隨着雙邊政府層面的挑戰越來越大,我們作為私營企業、非政府組織和個人的角色變得更加重要。我們需要繼續之前採取的措施以及其它更多措施。

郝佳:

您認為,兩國企業在對方國家開展業務的意義是什麼?

李碧菁:

中美之間的商業關係一直被視為兩國關係的壓艙石。兩國關係陷入非常可怕的動蕩時,商業關係卻能堅守下去。從這個角度來看,隨着時間的推移,商業關係已成為兩國關係在艱難時期保持穩定的重要渠道和粘合劑。另一方面,中國可能是美國商品在全球最大的潛在消費市場;美國需要中國。它需要中國的生產和消費品,以便將價格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

遺憾的是,如果當選總統特朗普兌現承諾,全面對中國商品徵收 60% 的關稅,將導致美國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因此,我們需要想辦法阻止這種情況發生,或者思考如果確實發生了,如何讓企業繼續參與兩邊往來,這樣它們就不會放棄撤離。市場的進一步分裂和兩國關係越來越疏遠是非常可怕的。

除了經營一家為中國、香港和大中華區民眾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公司外,我還是中國美國商會的主席。我們的會員非常堅定,相信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能力,並將盡一切努力安全地繼續在中國開展業務。我們將與兩國政府密切合作,確保商業環境不會惡化,確保企業能夠繼續開展業務。我們的大多數會員都計劃長期在華經營。它們不會離開中國,甚至還在擴大業務範圍。實際上,很多企業在這麼做。今年的經濟形勢有點困難。儘管如此,我認為大家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方向還是有信心的。最近宣布的刺激計劃讓我們信心倍增,我們希望看到更多刺激計劃。希望最終能看到。

郝佳:

雙邊關係里,企業能否實現政府無法實現或者至少目前尚未實現的目標?

李碧菁:

目前來看,企業之間的往來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因為這可以獲利。如果不是利他主義讓我們參與其中(希望如此),利潤動機肯定會繼續讓企業參與其中。只要它們有這種動機,這能推動整個雙邊關係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

郝佳:

最後,即將上任的美國政府在制定對華政策,對此您有何建議?或者,對於中國如何處理與即將上任的美國政府之間的關係,您有何建議?

李碧菁:

希望他們能放棄 “2025 計劃”,一次只考慮一個問題,而不是詆毀整個中國。我們需要思考最終結果是什麼。我經常想,看看政府的政策,他們是否考慮過這項政策的直接影響?我認為,任何有良知的領導人如果基於最終結果行事,有可能阻止世界發生戰爭。如果他們由此開始,一次解決一項政策,將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對於即將上任的美國政府,我們根據一些競選承諾對其可能採取的行動有很多假設。但是,我們聽到一些聰明人說,也許事情不會像我們假設地那樣。如果從特朗普的行事風格分析,也許可以開展一項對兩國都有利的“交易”。目前,我們最大的希望是能夠開展這樣的“交易”,他們會考慮最終結果,考慮我們真正希望獲得什麼。

點擊觀看完整訪談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