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選總統特朗普的貿易和關稅政策,不僅要認真對待,還要逐句逐字理解。
2016年,當選總統特朗普誓言要讓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要求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重新展開談判否則威脅退出、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在世貿組織對中國提起訴訟、使用一切總統合法權力解決與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貿易爭端——包括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201和301 條款及《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徵收關稅。每一項承諾都在他入主白宮後得到兌現。特朗普政府甚至利用美國的否決權,拒絕世貿組織增補上訴機構法官,從而導致該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陷入癱瘓。
如今,當選總統特朗普承諾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至少60%的關稅,並取消中國最惠國貿易地位。對於這一威脅,既要嚴肅對待,也要在字面上加以審視(儘管在後一點上,國會也可以強加其觀點)。作為總統,他將享有廣泛的關稅徵收權,可以提高關稅。只要他在國會授予的(廣泛的)關稅權力範圍內行事,並基於與他提出的貿易政策目標有“合理關係”的“可理解原則”,法院就不會質疑其行使徵收額外關稅的權力。
特朗普痴迷於關稅手段,源於他的一種哲學信念:美國消費的商品必須由美國工人在國內生產。如果這些商品是從海外進口的,那麼相關國家就應該購買等額的美國商品。根本上講,雙邊貿易必須平衡。對美國來說,任何低於這一水平的貿易都是“吃虧”。因此,他不喜歡中國的巨額雙邊貿易順差,韓國等盟友存在貿易順差時,他感覺受到冒犯,因為這些盟友恰恰從美國昂貴的安全條約保障中獲益。
這位新任總統對貿易和關稅的看法可能與傳統經濟學家格格不入。但傳統思維,無論是經濟思維還是其他思維,都沒有把他送進白宮。此外,由於美國消費能力遠遠領先於全球,關稅管制下的美國市場准入是有用的槓桿,可以幫助美國就各種貿易和非貿易問題與外國達成交易——無論是達成美國商品的量化購買目標以平衡貿易,還是迫使外國將關稅水平與美國拉平以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或者是關閉非法移民通道。難怪特朗普認為“貿易戰是好事,而且很容易打贏”。
確實,貿易戰很容易發動。但它真像特朗普說的那樣“很容易打贏”嗎?歷史證據明確顯示事實恰恰相反。誠然,關稅已使中美貿易逆差較峰值減少了 1000多億美元,這可不是小數目,但另一方面,大量數據表明,關稅是美方實行貿易邊緣化的大規模自欺行為。六年半前,美國打響貿易戰的第一槍,根據第232條款對鋼鋁進口徵收額外關稅,2018年夏天又根據第301條款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此後的事實證明,貿易戰是送給中國的一份禮物。
首先,過去六年,中國在全球商品出口市場的總體份額有所增加,儘管中國在美國進口中的份額有所下滑。這意味着,中國對全球其他經濟體的重要性非但沒有降低,反而增加了。與此相關,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在此期間也得到了加強,特別是在中等技能和技術密集型產品方面。儘管布魯塞爾針對中國生產商提出了各種與補貼相關的貿易措施,但雙邊貿易關係的增強勢頭未來十年仍將進一步加大。至於美國的整體產品貿易逆差,2024年佔GDP的比重比2017年提高,而不是減少。中國對美出口下降,只不過是將產品出口到了其他地方。
其次,儘管為了規避301條款關稅,生產已被轉移到中國境外並實現多元化,但證據表明,這種多元化是有限且膚淺的。近岸外包到墨西哥和友岸外包到越南是主導趨勢,即便如此,現有證據表明,這些國家最終組裝運往美國的產品仍然依賴來自中國的中間投入。這種供應鏈的“延長”與供應鏈彈性邏輯背道而馳,而供應鏈彈性是對華依賴“去風險化”的理由(或者借口)。
第三,支持供應鏈多元化的多數外國直接投資都來自美國和非西方國家。這反過來表明,推動貿易多元化的外國直接投資來自於東亞投資者(最有可能是中國投資者)。所謂的與中國“脫鉤”不過如此。40年前,美國迫使日元升值,促使日本將國內生產轉移到東亞,從而催生了亞太地區令世人矚目的區域生產鏈。隨着時間的推移,301條款關稅將被視為因禍得福,幫助中國企業實現供應鏈運營的國際化,並在此過程中獲得寶貴的經驗。
最後,在美國政府內部,對中國徵收301條款關稅的呼聲愈演愈烈,而實施這種關稅一直都不是一個好主意。就像咸花生越吃越上癮,它們被分配給受照顧的行業越多,需求就越大。301條款關稅以及232條款鋼鋁關稅,也使華盛頓長期以來的貿易政策共識脫離了其支持自由化的立場,讓今天的貿易政策充斥着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色彩。當前,大多數全球經濟主要參與者仍在推動貿易政策框架自由化(儘管速度較慢),在此背景下,關稅政策加劇了美國在多邊貿易體系中的相對孤立。這種現象也蔓延到相關領域,例如數字貿易,因為美國沒有參與世貿組織的全球規則制定過程。這種雙輸局面仍將繼續下去,看不到任何轉機。
美國曾是多邊貿易秩序中的巨人。它制定並支持多邊貿易體系的規則,使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經濟體受益。75年前,二戰後世界秩序建立後,國力空虛的英國曾試圖保留其關稅優惠和保護主義壁壘。今天,特朗普團隊希望不受約束地利用保護主義的“管控貿易”,讓高薪製造業工作重返美國中部地區。關稅是他在這方面的首選工具,但他應該當心的是,貿易戰容易發起,也更容易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