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策略

萬斯的對外政策觀及其影響初探

2024-07-22
張昭曦(Zhang Zhaoxi)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昭曦.jpg

近期,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名年僅39歲的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詹姆斯·戴維·萬斯為特朗普競選搭檔、副總統候選人。相比“久經戰陣”的特朗普,任參議員不足兩年的萬斯是更新的政治面孔,其以往關注重點也多聚焦國內政策,但他所尋求的副總統一職不僅是國家安全委員會法定成員,還要肩負在總統無法履職時代其作出重大戰略決策的關鍵職責,因此需要比普通議員更關注對外政策。萬斯顯然明白上述道理,在接受提名後立即公開聲稱“中國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意圖在外交安全領域展現更大影響力。事實上,萬斯近兩年就其頗有保守派特點的對外政策理念發表過不少言論看法,其主張要點在於:

第一,更加現實審慎地看待外部世界,拒絕泛化美國國家利益。萬斯曾表示,自己欣賞那種“能在眾人喧囂中提醒兩黨領袖必須果決和小心地追求國家利益,言辭強硬但行動保持極大克制”的政治領導者。萬斯認為,過去數十年,美國對於國家利益的定義太過寬泛,彷彿“任何其他國家的經濟利益以及(關於推進自由民主的)道德性行動都和美國利益相關”,這實際上導致美國的利益認知和排序出現問題,即盲目追求次要利益,而忽視美國廣大民眾的經濟利益和生命健康這一核心利益。

張昭曦1.jpg
7月15日至18日,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在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舉行。圖為萬斯在大會上進行提名演講。

第二,反對耗費國力的海外戰爭及干預活動。萬斯早年曾在海軍陸戰隊服役,也曾支持新保守主義鷹派以“民主改造”為名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但在接觸更加強調國內優先的右翼民粹思想後,萬斯的立場轉向新保守主義者的對立面,轉而抨擊伊拉克戰爭及其他類似的海外干預行動是“外交政策機構欺騙人民的兒戲”,不僅無法為美國帶來更安全的國際環境,還給美國國內造成極大負擔。因此,對於當前俄烏衝突,萬斯也是堅定的“反對援烏派”,公開表示自己“真的不在乎烏克蘭發生了什麼”。

第三,世界正因中美競爭日益“兩極化”,美國需要重點在經濟領域應對中國。萬斯宣稱,“中國憑藉有效發揮經濟影響力,正聚攏一批國家日益向集團化方向發展”;世界正根本性地進入“兩極體系”,且這種“兩極化”態勢至少會持續二三十年。同許多美國保守派一樣,萬斯對華姿態強硬對立,但其“對抗中國”的邏輯思路也具有明顯的側重點,那就是比之許多共和黨傳統鷹派關注的戰略安全問題,萬斯對中國帶來的“經濟挑戰”憂心更大。他曾表示,自己期望的對華關係模式是“美國的商品不由中國生產,美國也不和中國開戰”。進而,萬斯認為,美國的大型跨國公司是阻礙美國從經濟領域應對中國的“最大障礙”,因為這些跨國企業“依賴中國的巨大市場”。

張昭曦3.jpg

評估萬斯上述理念看法的影響,既要看到其對美國傳統外交路線帶來的衝擊挑戰,也要看到其尚未成為美國政策主流的客觀現實。萬斯的對外政策觀包含對後冷戰時代美國肆意干涉他國事務、張揚霸權做派、忽視本國民眾福祉的批評和反思,對美國長期奉行的“自由霸權”戰略形成了思想挑戰。事實上,自2016年特朗普強勢崛起以來,美國右翼宣揚的這類“美國外交政策有負美國人民”的論述在美國中下層白人群體中很有影響力,以至於作為建制派執政集團的拜登政府都在外交戰略上有所調整,提出“中產階級外交”“新華盛頓共識”等更加呼應美國普通民眾關切的新概念、新框架。但另一方面,萬斯的觀點儘管新銳,但還未形成壓倒性優勢,包括共和黨傳統鷹派在內的支持霸權戰略的美國精英,已經在質疑他這種帶有孤立主義意味的世界觀,認為這無法促進美國的國家利益,更不利於籠絡盟友共同應對中國。

不管最終能否勝選,特朗普的認可和提攜已讓萬斯成為共和黨新生代精英中的領軍人物,其以“美國優先”為內核的對外政策觀念將長遠影響共和黨乃至美國整體的外交安全戰略走向。在這種影響下,世界恐將不得不面對一個更加不願承擔維持國際秩序成本卻要繼續享受霸權紅利的美國,美國的盟友將生出更大的無序感和安全焦慮,而作為被美國錨定為最主要競爭對手的中國,則須做好準備迎接美國在一系列領域特別是經貿領域可能發動的更具脅迫性的“壓力行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