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簡體
|
繁體
熱點話題
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特朗普
貿易戰
南海問題
欄目
外交策略
經濟金融
軍事安全
能源環境
社會發展
文化歷史
熱點新聞
視頻
中美聚焦
話題: 貿易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衝擊全球貿易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投資者沃倫·巴菲特發出警告,稱金融衍生品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特朗普總統的「對等關稅」可能對世界貿易產生類似的影響。
吳正龍(Wu Zhenglong)
《通脹削減法案》讓美歐同盟關係面臨挑戰
該法案將為歐洲技術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設置壁壘,直接傷害歐洲企業的利益。在法案的補貼措施及當地能源成本下跌的共同推動下,歐洲企業不斷「出走」美國,歐洲「去工業化」風險加劇。
張雲(Zhang Yun)
「印太經濟框架」與「疑似多邊主義」
實現更大區域的經濟一體化和建立亞太自貿區是本地區國家的遠景目標,也符合各方利益,「印太經濟框架」應是朝這個大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而非相反。
陶文釗(Tao Wenzhao)
「印太經濟框架」能成功嗎
「印太經濟框架」還是一個沒有具體內容的框架,但可以肯定的是,它鮮有成功的把握。
張茉楠(Zhang Monan)
拜登政府對華貿易新戰略框架日漸清晰
美國對華新貿易戰略的實質是在尋求對話的同時保持對華施壓態勢,並將力量集中於與中國在核心領域謀求競爭甚至對抗。
張茉楠(Zhang Monan)
RCEP生效代表開放性區域主義的勝利
RCEP為全球開放性包容性合作、重振多邊主義與自由貿易帶來了新的增長動力。但RCEP仍需在標準規則升級上作更進一步的努力。
宿景祥(Su Jingxiang)
如何看待中國申請加入CPTPP
中國決定申請加入CPTPP,所看重的絕非僅僅謀求儘快成為其成員。中國在更高水平上開放市場,勢必有利於推進與各國間的經貿合作,維護亞洲和平與穩定。
張茉楠(Zhang Monan)
數字貿易協議不應成為美國制衡中國新工具
數字貿易協議不應成為美國制衡中國的工具,而應成為中美協調合作的新平台。
本•雷諾茲(Ben Reynolds)
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凸顯保護主義傾向
參議院的高科技產業提案標誌着國家基調發生了變化,即不再向國內吸引就業崗位。該法案的賣點暴露出了與中國經濟展開競爭的動機。
扎伊納布·查希爾(Zainab Zaheer)
拜登政府對華貿易政策仍不明朗
任命戴琦為美國最高經濟談判代表也許預示了美國對華貿易關係的大方向,但戴琦的舉動尚未透露出明確的前進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