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簡體
|
繁體
熱點話題
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特朗普
貿易戰
南海問題
欄目
外交策略
經濟金融
軍事安全
能源環境
社會發展
文化歷史
熱點新聞
視頻
中美聚焦
話題: 疫情
李崢(Li Zheng)
美國新冠溯源調查無助於防範下次疫情
美國情報機構介入新冠溯源調查從一開始就是純政治化的舉動,它將嚴重干擾全球防範下一次疫情的努力。
安剛(An Gang)
「後疫情」時期中國需打破「贏者的詛咒」
「後疫情」時期人類將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國家交往、全球流通、邊境管理、經貿依存的模式都會相應發生改變,已佔得先機的中國不能被動於後手,需要警惕並打破「贏者的詛咒」。
比爾·埃莫特(Bill Emmott)
群體免疫比你想像的更近
由於新的變異迅速出現,以及看似控制住病毒的地方又暴發新疫情,新冠肺炎依然是一個全球問題。但最近疫苗供應的大量增加表明,我們所需要的全球解決方案不再遙不可及。
馬世琨(Ma Shikun)
中國盡心儘力幫助非洲抗疫
華盛頓郵報網站評論文章認為,應為中國疫苗馳援非洲點贊,而不是無端猜忌和冷嘲熱諷。
李稻葵(Li Daokui)
中國今後五年發展的重點
「十四五」期間的全球化可能是一種新型全球化,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呼籲、推動、維繫的全球化。「十四五」的戰略總目標是調整好中國經濟發展狀態,從過去在大程度上依賴外循環、國際市場和國際技術,轉到內外相對比較平衡的新發展格局。
王震(Wang Zhen)
美國外交的道義基礎在新冠疫情中倒塌
在疫情問題上轉嫁矛盾和抹黑別國並不能成為解決國內疫情的有效途徑。疫情總會過去,但我們卻不能不思考:疫情之後,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權」和國際道義?
宿景祥(Su Jingxiang)
2020年中國經濟經受住考驗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美兩國經濟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有互補性,無競爭性。
張雲(Zhang Yun)
中歐投資協定是後疫情時代戰略利益交匯的結果
中歐投資協定是中國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歐盟認真思考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格局大勢後做出的戰略抉擇,因此可以說它是雙方戰略利益交匯的結果。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如何重啟中美關係
在等待拜登政府上任這段時間裡,北京方面應該採取若干步驟,促使兩國政府之間建立起更富有成效的關係。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國可通過擴大支出加速經濟增長
2020年中國經濟可能增長2-2.5%,表現遠強於面臨收縮的其他主要經濟體。但中國仍面對嚴峻的挑戰,應對之道只能是短期內實施更具擴張性的財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