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簡體
|
繁體
熱點話題
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特朗普
貿易戰
南海問題
欄目
外交策略
經濟金融
軍事安全
能源環境
社會發展
文化歷史
熱點新聞
視頻
中美聚焦
話題: 東盟
陳積敏(Chen Jimin)
東盟對美國「印太戰略」的支持限度
東盟既不會全力配合美國「印太戰略」,也不會完全拒絕之,而是會儘可能保持中立性和靈活性,努力促進地區經濟繁榮,最大程度地實現東盟的戰略利益,維護東盟的統一性和在本區域合作機制中的中心地位。
Lili Yan Ing(Lili Yan Ing)
夾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東盟
最近在廣島舉行的 G7 峰會和隨後在克什米爾舉行的 G20 旅遊會議,凸顯了這兩個集團言論的鮮明對比。
陳慶鴻(Chen Qinghong)
續寫中國東盟關係新篇章
中國東盟幾十年來攜手前行、相互成就,得益於「護和平謀發展」的地區共識,有賴於中國講信修睦的睦鄰之道,得利於雙方化解爭端分歧的智慧。
汪婉(Wang Wan)
\"印太經濟框架\"是美國的一項政治安排
美國\"印太經濟框架\"的核心理念是與整個地區的國家和人民擁有共同願景,但其核心目標卻排除本地區擁有14億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兩者之間存在巨大矛盾,這是該戰略的致命缺陷。
劉暢(Liu Chang)
「印太經濟框架」的進度與限度
「框架」雖然以較低門檻吸引了一些國家與美國啟動談判,但其不明朗的前景和難以擺脫的冷戰思維,對本地區和平與穩定來說卻並非福音。
張雲(Zhang Yun)
美國-東盟特別峰會與亞洲多邊主義未來
東盟-美國峰會再次展示了過去幾十年來,東盟在引領地區多邊主義中所堅持的非意識形態化、非軍事化和強調在互聯互通中求發展的理念。
理乍得·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拜登東南亞魅力攻勢的局限性
美國似乎已經使出渾身解數推進其東南亞議程,以誘使其他國家遠離中國。但無論在事實上還是在象徵意義上,作為中國的鄰國,東盟國家都很難與中國保持距離。
陶文釗(Tao Wenzhao)
拜登政府拉東南亞圍堵中國恐難如願
拜登政府集中對東南亞發力,除了一般性地加強雙邊關係外,還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在東南亞進一步落實美國的印太戰略,二是重新在南海攪起風浪。
劉暢(Liu Chang)
美國東南亞政策令地區國家失望
對美國來說,「四邊安全機制」是美國推行「印太戰略」的最有效抓手,而東盟看重的協調、相互制衡和不干涉內政等原則與美國的需求相去甚遠。
馬世琨(Ma Shikun)
東盟國家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雖然面對美國或明或暗的壓力,但東盟國家紛紛表態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