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9日,加沙停火協議終於生效,長達15個月的加沙衝突再次按下暫停鍵。究竟是又一次臨時停火,還是永久停火,這是本次停火協議最難回答的問題,也是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
乍看起來,這是徹底結束戰爭的永久停火。根據協議,停火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停火42天,哈馬斯釋放33名人質,以色列軍隊部分撤出加沙;第二階段停火42天,哈馬斯釋放所有人質,以色列徹底結束戰爭,以軍全部撤出加沙;第三階段是加沙戰後重建。但仔細看,這似乎是又一次臨時停火。目前哈馬斯與以色列只就第一階段停火達成協議,第二階段永久停火需要在第一階段協議執行到第16天時才開始談判,可能談成也可能談不成,也就是說永久停火現在還沒有保障。再仔細看,協議似乎又包含永久停火的基因。哈馬斯曾要求美國做出書面保證,協議必須從第一階段過渡到第二階段,以色列不能在第一階段結束後恢復戰爭。最終,美國做出口頭保證,若第一階段執行完畢,關於第二階段永久停火的協議還沒談成,以色列不能恢復戰爭,要持續不斷地談下去,直到談成為止。理論上,協議達成了,以色列將結束戰爭,協議達不成,以色列也不能恢復戰爭。如果美國的口頭保證值得依賴,實際上戰爭就結束了。難怪乎,哈馬斯堅持這是一個永久停火的協議,以色列則公開宣布這是臨時停火。
這個三階段停火協議的框架早在2024年5月底就提出來了,遲遲達不成的根本原因就是永久停火問題。哈馬斯要求,以色列承諾永久停火才能開始執行第一階段的臨時停火,以色列則堅決反對永久停火。這一次協議能夠達成,哈馬斯做出實質性讓步,不再要求以色列事先承諾永久停火,而是把難題推到42天之後。但是,這一天遲早要來臨,以色列必須做出自己不願意麵對的戰略選擇。
從2023年10月7日加沙衝突開始,以色列就提出全面消滅哈馬斯和解救全部人質的兩大戰爭目標,稱此為“全面勝利”“徹底勝利”。解救全部人質的目標很清晰,就是把251名人質救回來。全面消滅哈馬斯的目標則有很大解讀空間,最終以色列把消滅哈馬斯的目標解讀為消滅哈馬斯成建制的軍隊、摧毀哈馬斯的政權。但是從一開始以色列就知道,這兩個目標是矛盾的,不可能同時、平行實行,以色列必須做次序上的選擇。但是以色列政黨和政治人物都不願承擔選擇的代價,反而一再強調兩個目標同樣重要,必須同時實現。現在,以色列已經到了必須選擇的時刻了。
如果以色列選擇全面消滅哈馬斯為優先目標,永久停火就不可能實現,戰爭就不會結束。目前,哈馬斯仍然是加沙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至少還有一個營的成建制軍隊部署在中加沙地區,以色列之所以沒有動這個營,就是認為多數人質都掌握在這個營手中。停火第一天,哈馬斯警察已經開始上街維持秩序。顯然,若第一階段能夠順利執行,哈馬斯對加沙的控制是進一步加強,而不是被削弱,更不是被全面消滅。因此,以色列可能拒絕達成第二階段協議,恢復消滅哈馬斯的戰爭。當然,以色列也可能在達成永久停火協議、解救全部人質後,再回頭來消滅哈馬斯。但無論如何,戰爭不會結束,以色列不允許哈馬斯在未來的加沙治理中有任何位置。
如果以色列選擇解救全部人質為優先目標,戰爭就必須結束,哈馬斯在加沙必然擁有一席之地。以色列要營救全部人質,達成第二階段協議是最理想的路徑。但是,以色列全面消滅哈馬斯的目標就不能實現,哈馬斯的軍隊、政府都將生存下來,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多數以色列人不能接受的。以色列要解救人質,要結束戰爭,又不願意哈馬斯在加沙存在,這是一個兩難選擇。
對以色列而言,選擇“戰”與“和”都不容易,這是選擇被一推再推的根本原因。但是,不選擇是要付出代價的,戰爭久拖不決是不選擇的後果,遲遲沒有加沙戰後治理方案也是不選擇的後果。